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1.
北大西洋-欧洲的夏季气候年际变化与著名的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相似。本文定义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NAO)为夏季北大西洋温带平均海平面气压的经验正交函数(EOF)第一特征向量。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相比,SNAO位置更北、空间尺度更小。SNAO也可用聚类分析来检测,它在日和月的时间尺度上具有近似等价的正压结构。尽管它比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的振幅要小,但因夏季北大西洋风暴路径的位置,SNAO对欧洲北部的降水、温度、多云天气形成强烈影响。因此,它是欧洲西北部发生夏季气候极端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极端事件包括洪水、干旱、酷热。众所周知,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NSO)影响夏季的欧洲气候,但SNAO的年际变化受ENSO的影响很小。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模拟和观测结果均表明SNAO一定程度上与大西洋多年代涛动(AMO)相关。SNAO变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用树轮资料重建的1706年以来SNAO变化可以证实这一点。长期的器测资料,像英格兰中部的温度资料,可验证该重建的正确性。最后,有两种气候模式均能模拟SNAO的目前状况,并预测未来随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SNAO指数正位相发展趋势更强,这意味着夏季的欧洲西北部将有长期干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12.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91个站点1961~2007年夏季 (6~8月) 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ACR再分析资料, 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REOF) 方法将华东地区夏季降水场分为5个区域, 即I区 (闽赣地区)、II区 (江南)、III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IV区 (江淮) 和V区 (黄淮)。这5个区域的夏季降水周期显著不同, 当I区降水的年际周期性强 (弱) 时, II、III、IV、V区降水年际周期性弱 (强)。I~V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及年际变率的年代际变化显著, 且在年代际降水较少或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转换时段, 容易发生较大的年际变化。各区降水异常形成的局地成因有所差别。其中, 江南南部、江南、沿江 (长江中下游) 受低层异常反气旋控制, 该异常反气旋使得这些地区出现水汽辐散, 与异常的非绝热冷却结合, 造成异常下沉气流, 导致干旱发生。对于江淮之间的地区, 由南侧异常气旋性环流和北侧反气旋环流的西部辐散气流控制, 造成水汽向南北两侧辐散, 导致降水偏少; 对于黄淮地区干旱, 可归因于位于蒙古高原上的反气旋异常和位于西太平洋上的气旋性异常之间的异常偏北气流造成该地区水汽的异常辐散所致。华东5个区域的夏季降水和不同类型的遥相关有关。闽赣地区降水受欧亚-太平洋型 (EUP) 遥相关影响; 江南地区降水则可能受东亚-太平洋型 (EAP)/太平洋-日本型 (PJ) 影响, 亦与太平洋-北美型 (PNA) 存在可能的联系; 长江流域则可能受东大西洋型 (EA) 和EAP型影响; 江淮地区降水则明显地受EA/EUP和PJ/EAP的共同影响, 而黄淮降水则与源于地中海地区向东北传播且通过北极涛动 (AO) 产生影响的波列存在联系。这5个区域的夏季降水异常还和东亚地区位涡、 南海夏季风、 Niño3、Niño4区海温、西太平洋副高变动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13.
1概述在窗体类之间交换数据信息不外乎有两种方法,即显式数据信息交换和隐式数据信息交换。显式数据信息交换是最直接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在窗体类中声明公共的数据成员,由另一个窗体类通过此窗体类的指针对象访问之。隐式数据信息交换通常的做法是建立公共的数据交换结构对象,在窗体类中直接操作这个对象,或者通过一种方法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这里介绍一种在C++Builder环境下通过链表的方式在窗体类之间交换数据的一种实现方法,这是一种隐式数据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结构被封装在类中,经由类的方法完成数据信息交换。笔者采用这种方式实…  相似文献   
414.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比分析了气候中心的分型(Ⅰ、Ⅱ、Ⅲ类雨带),及北京大学的旱涝型(1a、1b、2、3、4、及5型),并指出这两种分型的优缺点.其次根据中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的REOF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这种新的分型突出了雨带的主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415.
阿克苏河流域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谱分析和谐波分析相结合深入分析阿克苏河流域的降水量场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降水场的分布类型为以温宿、阿瓦提为中心的同增同减变化和以阿合奇、乌什及阿拉尔的两个中心同增同减变化两种特征类型,两种分布形式为阿克苏河流域降水量场的主要分布形式.它是以4a短周期和8a长周期发生振荡变化的.  相似文献   
416.
气候变暖的显著性检验以及温度场和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近百年来全球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全球性气候突然变暖现象,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分析表明,温度场和降水场的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的主分量(EOF1),能够很好地表征相应变量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突变空间分布型的主要特征,因而用温度资料的EOF1讨论了两次突然变暖的全球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在全球两次突然变暖的同时也发生了相应的降水空间分布型突变.对比分析表明,两次变暖事件的基本特征并不相同,说明引起两次突变的物理机制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17.
半遮蔽型海滩由于一侧海岬的差异作用而影响海滩的演变过程.本文以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海滩为例,基于对3条典型剖面连续11年现场监测的高程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方法将该海滩各剖面高程数据组成的原始距平矩阵依次分解为相应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了石老人...  相似文献   
418.
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同期极端气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使用1955~2004年1月500 hPa高度场和同期我国107个测站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逐月资料,计算极端气温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矩场,并对此相关矩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来研究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对北极涛动响应的年际变化.北极涛动指数定义为1月500 hPa标准化高度场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所得到的第1时间函数.研究过程中对北极涛动一般年份和异常年份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北极涛动指数的正负极端异常年份,对我国冬季同期最高和最低气温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我国冬季最高气温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长江中下游、华北和河套地区,最低气温的响应主要表现地域是东部沿海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同时分析了不同年份冬季极端气温对于北极涛动响应的不同形势.  相似文献   
419.
广东省40多年来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9,自引:28,他引:1  
利用广东省76个气象站1962~2004年高温日数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广东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以全省一致型为主,部分年份还呈现南北差异型分布。高温日数波动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以后最剧烈,其次为80年代,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间最稳定;气候突变发生在1998年。对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前两个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周期振荡特征,周期尺度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20.
废泥浆固液分离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正交设计原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泥浆固发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混凝析主次因素为:混凝剂浓度、加量、搅拌时间。并指出混凝剂选择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