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2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4512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82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981.
漯河市秋冬季大雾天气模型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河市大雾多发生于秋末和初冬,且多开始于凌晨至08时之间,消散在08~12时;大雾产生在500hPa中纬度为平直西风环流中,地面图上对应为弱高压、鞍形场、均压场,风力0.5~3 m/s;连续几天湿度较大后低层冷空气南压,有利于大雾天气产生。大雾出现前12 h地面相对湿度、850 hPa和地面温差、925 hPa温度和风速与大雾有很好的相对性。据此,利用多元回归,建立了漯河大雾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82.
该文统计了广西2006~2008年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发生情况,分析雷暴大风500hPa高度场和地面气压场特征,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进入南海北部海域,华中、华南及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两高一低"的环流特征;(2)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出现在7~9月份,多发生在午后,峰值出现在16时左右;(3)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产生前,广西大部地区大气层结存在不稳定能量聚集,低层有强的水汽辐合,相对湿度增大,在靠近能量锋区移动方向的区域整层大气为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中低层有正涡度配合.  相似文献   
983.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 ̄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84.
黄忠  林钢  曾沁  张东 《广东气象》2002,(3):11-13,41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 ,北江流域主要包括清远市和韶关市绝大部分县市以及湖南省的临武、宜章两县部分地区。由于广东省地形北高南低的特点 ,北江的洪水直接威胁珠江三角洲的安全 ,所以历来是广东省防汛的重点。暴雨是造成江河水位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但流域内某个或某几个地方 (站点 )出现暴雨 ,对江河的水位贡献有多大呢 ?这就必须使用面雨量的概念。因为面雨量是整个流域内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能较客观地反映整个流域的降水情况。本文对 1 968年以来北江流域面雨量超过 5 0mm的降水过程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归类 ,试图找…  相似文献   
985.
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全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全球海温资料,在探讨1986年以来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机理基础上,对2011/2012年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及500 hPa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南侧的异常环流等系统是影响中国冬季气温的主要中高纬环流系统,而中低纬环流系统主要包括西太平洋副高环流和印缅槽。前期热带印度洋和中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异常与后期冬季气温关联的环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前期夏季7、8月西印度洋海温偏高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将偏强,有利于冬季风偏强和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当8—10月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时,西太平洋副高将偏强偏大偏西,北界位置偏北,印缅槽偏强,中国气温容易偏高,反之亦然。两者对后期环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中国冬季地面气温异常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6.
1993年河南异常气候主要特点为:夏季凉爽,冬季、秋末雨雪充沛。仲春、夏、初秋有旱情出现;春、夏、秋三季日照均偏少。主要异常气象要素值降水和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均与1993年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异常和副热带高压、极地冷涡等主要天气系统的异常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7.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7,(1):14-15,20
1996年2月17日起,东范市受到寒潮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低13.8℃,过程最低气温3.4℃,造成一次长达11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使东范市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香蕉生产损失严重。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作一简单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1.1寒潮的酝酿和爆发500hPa图上9日08时西欧地区有一低槽,槽前的暖平流使乌山地区的弱脊发展。11日08时乌山脊建立,其下游的新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槽发展,冷中心为-44℃,槽区及槽前冷平流强烈,700hPa和850hPa均有反映,西欧大陆冷高中心为1040hPa。13日OS时冷槽移到贝湖东侧,槽后冷空气开始…  相似文献   
988.
重力解释孙吴-嘉荫盆地基底埋深一般在0.1~2.5 km,基底形态具有北东走向的“三断两隆”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称孙吴断陷、茅栏河隆起、沾河断陷、富饶隆起和嘉荫断陷.地震解释基底深度一般在0.1~6.3 km,并据之进一步划分了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孙吴-嘉荫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南部的松辽盆地颇为相似,大致经历了前裂陷、断陷、坳陷和萎缩4个阶段.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白垩统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埋藏较深,厚度较大,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储层发育,物性较好,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对沾河断陷和嘉荫断陷油气勘探有利区做了进一步预测,确定乌拉嘎凹陷是嘉荫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确定沾河向斜是沾河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989.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40~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75~10kaB.P.)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3阶段的晚期(MIS3a),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7种记录指示我国各区域的湿润程度即降水量高于现代,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和华南地区的温度明显高于现代,但较多的孢粉研究者认为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温度略低于现代.降水量的增加对内陆水系的合并和外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产生重大影响.渤海西侧、长江三角洲南北与珠江三角洲南部出现重大海侵,当时海平面高度仅低于现代海平面8~10m.当时暖湿气候与海侵的主要动力是岁差周期导致的中、低纬度太阳高辐射所提供的热力促使冰盖消融萎缩,海洋扩涨,青藏高原热低压增强,吸引季风降水,中、低纬度区海洋加热蒸发,增强夏季风与西风环流的水汽含量导致我国全境暖湿.高分辨率的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和南京汤山洞穴石笋记录表明气候有许多百年级高频振荡波动,不是稳定暖湿,要作更深入研究才能说明其表现和影响.  相似文献   
990.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冰川编目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水汽通量、中国冰川地理分布情况、大气环流途径和降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中国冰川水汽来源复杂, 不同地区各季节存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 这说明不同地理位置的冰川所指示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 大约以30° N和100° E为界, 中国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 冰川发育的水汽主要源于西风环流. 以横断山脉为界, 横断山脉以西, 即30° N以南和100° E以西的区域, 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横断山脉以东区域, 受东亚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南海; 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受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不同地区冰芯积累量的变化与该地区夏季季风环流指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