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测绘学   890篇
大气科学   744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946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3篇
自然地理   153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MOD13Q1数据的宁夏生长季植被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自2000年后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探求近15来年宁夏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文以MOD13Q1为数据源,结合DEM数据、土地利用分类图,采用Sen+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Hurst模型,分析了宁夏不同行政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度、不同坡向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并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和转移矩阵分析宁夏2000-2014年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看,宁夏南部六盘山、北部贺兰山及引黄灌溉区植被长势较好,中部干旱地区植被长势较差;且植被NDVI与海拔高程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②从植被覆盖的转移矩阵看,较高植被覆盖的面积占比从2000年的17.29%增长到2014年的31.55%,主要是由较低植被覆盖转化而来的。③从重心迁移方向看,中度植被覆盖和较高植被覆盖的重心迁移最为明显,分别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29.49 km和向东南方向偏移了89.49 km。④从变化趋势看,生长季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明显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9.63%,轻微改善区域占31.72%;林地和水田显著改善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1.50%和70.80%;显著改善的面积比例随海拔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且南部各行政区植被改善的面积均高于北部。⑤从可持续性看,植被恢复的持续性较强,89.24%的植被NDVI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南部地区的持续改善的面积大于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92.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地理科学》2017,37(3):464-472
基于岷江上游山区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和植被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借助分形和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岷江上游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分别为0.949、0.942、0.890、0.960,汉族聚落生态位的高间隙度维数,揭示了山区汉族聚落封闭性特点。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0.946)与藏族(0.949)相似,表明藏族聚落生态位空间异质性特征能够反映整个流域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异程度。② 岷江上游藏-羌-汉-回聚落生态位内的植被生境适宜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816、2.622、2.529、2.644,说明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生境相适宜。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几何特征对植被生境的敏感程度(0.601)与羌族(0.610)相似,表明羌族聚落生态位的几何特征具有典型性。③ 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的空间聚簇性地域分异明显、地理边界清晰,说明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聚落区位、规模和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定向运动地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云升  宋开山  金伦 《地图》2001,(4):42-44
一、引 言定向运动起源于 2 0世纪初 ,由瑞典人吉兰特 (MaijorErnstKillander)首先发起 ,于1 91 9年在斯堪的纳维亚举行第一次正式比赛 ,从此以后 ,定向运动在北欧得到迅速发展 ,并很快风靡到世界各地。定向运动属于国防体育的范畴。运动员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上路线 ,借助指南针与地图保证运动的方向 ,在野外进行比赛 ,根据比赛规则依次到达各个检查点 ,以耗时最少者为优胜。由于这项活动组织方便 ,花费少 ,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 ,而且还能锻炼参与者的勇气和顽…  相似文献   
994.
全球植被与大气之间碳通量的模式估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ⅥM)模拟了全球陆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AⅥM由相互耦合的两部分组成:物理过程,包括陆地表面水分和能量在土壤、植被与大气之间的传输;以及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呼吸、干物质分配、凋落和物候等。全球的植被分为13类,土壤按质地分为6类。用EMDI提供的全球1637个包括不同植被类型的NPP观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NPP模拟的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NPP为405.13 g C m-2yr-1,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NPP变化范围在99.58 g C m-2yr-l(苔原)到996.2 g C m-2yr-l(热带雨林)之间。全球年总NPP为60.72 Gt C yr-l,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热带雨林,15.84 Gt C yr-1,占全球的26.09%。最大的碳汇是在北半球的温带。模式模拟的NPP在全球的空间和季节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5.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1,21(4):73-74
1 天火与生命在那远古的夏季 ,人类的祖先常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下寻找栖身的山洞。突然 ,一个劈雳击倒大树 ,森林被“天火”点燃 ,火焰在狂风助威下 ,无情吞噬着森林 ,可怜的动物拖着燃烧的尾巴狂奔 ,最后无望地倒在了烈火中 ;一棵棵参天大树变成了黑碳 ,有幸躲过大火的先人们被大自然神秘力量所震憾 ,对它充满了敬仰与恐惧。火———死神的舞蹈。然而大火过后 ,他们发现了火的许多好处 ,于是 ,人类学会了利用火。雷电给人类的进化送去了必须的火种。火在人类的进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时间进入了 2 1世纪 ,人类的生态系统已经变得十分脆…  相似文献   
996.
试用三维地形模式计算茂密林区火险等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考虑森林植被的三维地形模式,对1972年4月15日神逐架林区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风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等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无测站地区的气象要素,为进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植被遥感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蒙特卡罗 ( 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随机统计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需要大样本数量的蒙特卡罗方法能在植被遥感中得到应用。本文总结了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植被冠层 BRDF和热点效应的过程 ,并详细地综述了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中需要涉及的描述植被结构的参量 :LAI、LAD、G函数、孔隙率、自由路径和相位函数。  相似文献   
998.
根据乌鲁木齐阿尾闾东道海子沉积的孢粉分析,以藜科、蒿属花粉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值确定古植被类型,重建下游平原30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过程。表明末次冰期北疆山麓地带的相对冷湿环境,在本区孢粉组合中也有一定显示;全新世大暖期山前平原地区湖泊来水量增加,湖泊周边湿地沼泽遍布;最近500年来的植被变化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干暖化趋势有关;而近100年来的植被退化、环境劣变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999.
森林是地球生物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被认为是地球之肺,千百年来,人为的森林破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所幸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森林对环保的伟大意义,并开始为挽救森林作不懈的努力,但也有令人遗憾的一面,环保知识缺乏,或是一些不法分子还在将雪亮的利斧或疯狂旋转的电锯伸向给人类以无穷的恩泽,又沉默无语的森林。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自然陆面区域蒸发散的教育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2种极端条件下(裸露地表和全植被覆盖)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蒸散计算模型,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发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西北5省区的蒸发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该研究区蒸发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