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0篇 |
免费 | 1141篇 |
国内免费 | 19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篇 |
大气科学 | 7550篇 |
地球物理 | 70篇 |
地质学 | 516篇 |
海洋学 | 30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0篇 |
自然地理 | 1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293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52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45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356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362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308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255篇 |
1996年 | 212篇 |
1995年 | 236篇 |
1994年 | 206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利用常规观测、FY-4A TBB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中尺度特征、水汽和动力条件、能量和不稳定条件等方面,对2020年8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导致高原低槽东移受阻而稳定维持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低层有切变线和急流维持,配合地面冷空气南下,为持续性极端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加强,受地形阻挡及副热带高压外围气流、切变线和中尺度低涡的持续影响,对流云团强中心维持在四川盆地西部,是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雨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在地形辐合抬升作用下,四川盆地西部形成强水汽辐合中心,暴雨过程中各水汽物理量呈现极端性,为持续性极端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雨区上空始终有气流辐合与正涡度发展,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加强;暴雨区位于假相当位温密集的锋区中,锋区的动力强迫有利于能量和水汽向上输送,使暴雨区持续维持高能、高湿环境,雨区上空有广义湿位涡异常。暴雨区位势不稳定主要由其散度分量造成,代表水平散度和位势稳定度的耦合作用,位势散度正值区由散度分量和垂直风切变分量共同决定,850 hPa位势散度高值区与强降雨落区有较好对应。
相似文献932.
2006年7月14-17日,受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发生了持续性的暴雨-大暴雨过程。利用时间的合成平均分析方法针对这次暴雨持续期间(14日-16日的每天08时和20时以及17日的08时)共7个时次的基本资料,并且计算了各个时次的物理量资料,也进行了平均,从而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环流持续稳定存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背景条件。对流层气流强烈辐合持续存在对暴雨持续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的能量的持续存在,是暴雨到大暴雨天气维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条件。强的高空辐散和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则有利于直运动的加强,并且中低层水汽加强上升凝结形成这次强的暴雨区。 相似文献
933.
对2001年7月26~28日、1994年6月23~25日安阳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场与物理量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西南急流与中尺度气旋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连续性强降水的一个重要机制;中尺度的动力、热力特征是强降水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4.
摘要:利用西安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和加密自动站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实况,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陕西一次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风暴伴随的阵风锋共维持了4h,其中有3h出现7级以上的大风,且最大风力10级。(2)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陕西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3)此次强风暴在高的对流有效位能环境下(CAPE)下,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关中地区中尺度辐合线,当初生的对流云团下山后,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形成小范围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新的辐合线,加强对流风暴发展。(4)当阵风锋移动过程中遇到前方的对流云团时,将低层暖湿空气抬升,并随着上升气流输送到主体对流风暴中,迅速补充了主体风暴的能量,使得主体风暴再次强烈发展,延长了阵风锋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935.
936.
短期暴雨的前期特征和预报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打破季节和月份的限制,将所有的暴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组织理论总结归纳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统一的关于短期暴雨预报的前期环流特征和判据。在预报业务上,作者成功地建立三个精确到点的高质量的短期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37.
938.
利用2006~2015年成都地区国家站及区域站20时~20时24小时地面实况降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市区域性暴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共有43例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在2013年,发生季节以7月为最多(占总次数的49%)。根据区域性暴雨影响系统的不同,将其简单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低涡型、高空槽和切变线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3种类型暴雨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暴雨次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0%、46%、14%,持续时间大多为1天。同时选取3个历史个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939.
940.
成昆铁路暴雨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暴雨泥石流的发生是泥石流沟的地面条件组合达到某一能级后,由降雨激发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分析降主与地面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甘洛试验区1988-1990年观测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数量化理论基本原理,建立成昆铁路暴雨诱发泥石流为害的预测数学模型,利用成昆线其它泥石流沟资料进行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