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143篇
  国内免费   189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7536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周芳弛  李国平 《气象科学》2024,44(3):431-441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 165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盆周山地暖季(5—9月)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单站暴雨事件频数在川西山地与川西南山地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通常在降水开始不久就达到雨量最大值,而川东北山地的峰值时间集中在暴雨事件中段。(2)盆周山地的暴雨系统整体呈自南向北由前半夜向后半夜传播的特征。川西南山地和川东北山地的暴雨系统分别呈现较弱的自南向北和自西向东传播,而川西山地的暴雨系统则存在明显的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3)长历时暴雨事件的峰值出现时间略落后于短历时暴雨事件。暴雨持续时间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经向差异,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一带,暴雨雨量、频次和峰值基本不随持续时间变化,但川西南山地的暴雨峰值则随持续时间的加长而推迟。(4)在四川省大部区域,单站暴雨事件的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特征。在成都平原西南部、东部以及川东北山地,夜间暴雨事件持续时间越长,降水量和频次在较高海拔越易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2.
火山岩坡残积土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暴雨条件诱发的浅层坡残积土质斜坡破坏的机理受控于土体在低有效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1993年11月4~5日,香港大屿山地区特大局部性暴雨导致在120km2范围内产生自然滑坡泥石流800余处,且绝大多数发生于火山岩风化坡残积土地区。本文对火山岩风化坡残积土开展了室内偏压固结不排水剪和偏压固结常剪应力排水剪试验,揭示了该类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暴雨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43.
曹润珍 《地下水》2009,31(4):151-152,158
介绍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分析了降雨、暴雨、洪水、洪峰等重要参数的水文特征。概括了山西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等;对于山西的水资源调度、管理、防汛抗旱以及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鲁山县四棵树河流域位于豫西伏牛山巨大的伏牛岩基东麓。区内山势陡峭,具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暴雨,近期最大雨量116.9mm/h,日降雨达446mm。山洪泥石流是区内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它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流速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常冲毁道路、耕地和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对区内山地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地表径流形成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上述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综合防治,重点对泥石流沟实施工程布防措施和山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45.
庞雷 《水文》2007,27(2)
2005年9~10月渭河流域中、下游发生持续性降雨过程,致使渭河下游形成了自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本文分析了降雨洪水成因、特点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高精度降雨监测雷达设备为获取精细化的流域面雨量信息提供了高新技术设备解决方案。其方法是利用物体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来对面降雨量进行监测。对其组成和应用效果做出初步探讨,给出一个用常规雨量计所得到的累积降水量与测雨雷达收集得到的降水量比较,对雨量计算中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应用分析,总结技术应用成果并辅以案例说明。高精度降雨雷达设备以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获取较大面积的测量数据,并能迅速更新降水的三维结构,将逐步成为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47.
湘江流域“94.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树娥  程琳 《水文》1995,(1):60-62
湘江流域“94·6”暴雨洪水分析陈树娥,程琳(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4年6月上中旬,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高空西风槽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和华南一带交绥,加之3号台风先后在海南文昌、广东徐闻登陆,致使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普降暴雨。受其影响,湘...  相似文献   
48.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上海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黄浦江上游洪水等自然因素,但与人类活动所产生地质环境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地面沉降是使上海市防汛压力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使上海市区地面标高严重降低,所形成的地面沉降洼地已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并使市区河床相对抬高,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地上河”。同时,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导致高潮位时河水的漫溢和倒灌,增加了发生管涌管地质灾害的隐患。6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严重的,加大减灾力度,实行综合治理,在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同时全面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是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9.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0.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对1999年6月下旬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锋上西南低涡发展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敏感性试验, 探讨了低涡对锋强、 锋生的敏感性, 锋生、 锋消与低涡发展演变的时间空间上的联系等问题\.结果表明, 低涡对中层锋面强度的变化敏感, 中层锋强发生改变会导致整层涡度发生同位相的变化。中层系统对梅雨锋气旋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中层锋面对低涡发展的影响比边界层锋更关键。中层锋面强度改变会激发出中低层的垂直次级环流, 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发生改变, 最终影响到低涡强度的发展。敏感性试验证明, 锋面强度变化对低涡发展造成的影响有超前性, 中层锋面先发生变化, 6 h左右以后低涡强度发生改变。锋区强度和低涡强度发生变化的地理位置基本在同一经度上, 锋强变化的位置在涡强变化位置的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