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湖北人工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监测站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0.5°×0.5°等资料,对锋生函数在2011年6月中上旬梅雨期三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湖北梅雨在单阻型环流场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特征的暴雨过程。三次过程均在中层出现锋生。(2)中层锋生主要由垂直锋生造成,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发生。低层锋生主要由水平锋生造成,有利于水汽输送和辐合抬升。当中层和低层均有锋生,且中层为垂直锋生、低层为水平锋生时,有利于降雨强度的加强。(3)先出现中层锋生后出现低层锋生可能为短时降雨,先出现低层锋生后出现中层锋生可能为长历时降雨。(4)低层的垂直锋消与水平锋生完全抵消说明低层水平辐合不够强,且对流稳定,不利于强降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李武阶  李俊  公颖  王娟 《气象》2007,33(2):3-9
利用2004年6—7月武汉每天两个时次探空资料计算出的可降水量以及各层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对比分析各种水汽量的垂直分布以及逐日演变特征,探讨了2004年梅雨期武汉上空水汽的演变及其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随高度递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700hPa以下;7月的水汽含量高于6月;武汉上空出现整层比湿增长或中高层比湿增长可导致整层相对湿度明显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随高度递增;在暴雨分析预报中,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好于分析低层水汽演变;采用整层平均相对湿度和可降水量结合分析整层水汽演变以及将中高层平均的比湿和相对湿度结合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时,对暴雨预报均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
《浙江气象》2014,35(3):10-13
正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部署的"五水共治"是造福子孙后代,深得民心的宏伟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五水共治"中,防洪水、排涝水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梅汛期和台汛期的大暴雨为洪涝灾害推波助澜。2013年10月秋台风"菲特"带来瓢泼暴雨,余姚县城数日被洪水围困,几乎成了一座"孤岛",令人触目惊心。"菲特"影响杭州时,日雨量竟高达246.4mm,创下了台风影响杭州市区的历史记录。杭  相似文献   
34.
邓兴旺 《湖北气象》1996,(4):30-32,42
利用日本GMS卫星红外云图,武汉数字化雷达回波以及逐时雨时资料,结合天气形势背景研究,初步建立孝感市梅雨期暴天气0 ̄6小时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几种概念模型和短时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35.
湖北省梅雨期特大暴雨的环流分析和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吉义 《气象》1994,20(11):32-36
通过对湖北省梅雨期27例非局地特大暴雨资料的分析,概括了天气尺度、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一般特征和作用;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归纳出两类基本环流型;结合物理量场的分析,建立了强锋区和暖涡旋两类典型特大暴雨系统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6.
针对2016年湖北梅雨期3次(“6·19”、“7·5”和“7·19”)暴雨过程,首先对比了汉口站探空数据与汉口、咸宁两个风廓线雷达站水平风速、风向,发现“6·19”和“7·5”过程汉口风廓线雷达站3 km以下水平风速和探空数据较为接近,而3次过程中咸宁风廓线雷达站8 km以下水平风向、风速和汉口站探空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3次过程中水平风场、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开始前西南风速明显增大,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冷池形成的中尺度偏东气流是“6·19”过程50站出现大于等于17.2 m·s-1大风的主要原因,“7·5”和“7·19”过程西南急流长时间维持及1 km以下的偏东气流则是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诱因;(2)梅雨期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随高度变化较小,较强上升运动区域主要集中在4 km高度以下;(3)C■显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水汽含量有一增加过程,且整层水汽含量深厚,C■大值区的消失对应降水结束。  相似文献   
37.
李勇  梁必骐 《大气科学》1991,15(4):35-42
本文在分析梅雨期暴雨中尺度水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itta的云谱模式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对暴雨区积云对流对环境水热场的反馈机制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是高云和低云两类云的活动,在对流层中层很少有卷出的积云;积云对流的补偿下沉气流强烈地加热和干燥环境大气,这种加热和干燥效应主要被积云卷出的液态水再蒸发所抵消;同时,在暴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某种不同于积云卷出液态水的蒸发冷却和湿润环境大气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8.
锋生作用对2011年梅汛期湖北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湖北人工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监测站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0.5°×0.5°等资料,对锋生函数在2011年6月中上旬梅雨期三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湖北梅雨在单阻型环流场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特征的暴雨过程。三次过程均在中层出现锋生。(2)中层锋生主要由垂直锋生造成,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发生。低层锋生主要由水平锋生造成,有利于水汽输送和辐合抬升。当中层和低层均有锋生,且中层为垂直锋生、低层为水平锋生时,有利于降雨强度的加强。(3)先出现中层锋生后出现低层锋生可能为短时降雨,先出现低层锋生后出现中层锋生可能为长历时降雨。(4)低层的垂直锋消与水平锋生完全抵消说明低层水平辐合不够强,且对流稳定,不利于强降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梅雨期3类不同形成机制的暴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建勇  谈哲敏  张熠 《气象学报》2012,70(3):452-466
通过对1998—2007年观测资料的分析,根据影响梅雨期暴雨发生、发展机制的不同,将梅雨期暴雨分为外强迫型、自组织型和非组织化局地型3种类型。外强迫型主要包括冷槽推进型、西南涡移出型和北槽南涡型,该类型暴雨主要是由大尺度环流的动力强迫抬升和冷空气侵入形成的不稳定层结共同作用而产生;在3类外强迫型中,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和冷槽的影响形式有很大不同。在自组织型中,暴雨对流系统具有较长生命周期,并以合并增长、上下游发展和新生中尺度涡旋等形式而传播、发展,是在切变线、水汽辐合带和低空急流等弱环境强迫下形成的一类暴雨。在非组织化局地型中,主要有山区午后强对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对流不稳定两种形式,局地对流不稳定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形成机制,导致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梅雨期暴雨,相应地这些不同类型的梅雨期暴雨具有不同的预报难度。  相似文献   
40.
湖北省梅雨期分级降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才媛 《气象》1996,22(1):49-52
以武汉中心气象台日常业务降水预报项目为研究对象,选择梅雨期12-36小时预报时段,以灰色系统理论的生成函数为基础,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将LAFS模式等降水量预报集成,制作了武汉单站降水量分级(弱降水,中等强度降水和强降水)预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将LAFS资料的降水量预告场订正到湖北省5个自然区,制作湖北省区域降水分级预报。经过1993年、1994年准业务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