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68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5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51.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刘慧 《地理学报》2017,72(6):1078-1090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明确农户是否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及政府对其采取措施的影响,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引导农户增强自身响应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以华北平原为例,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频发背景下微观农户的响应行为,评估政府预警和政策支持是否影响农户响应行为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其响应行为。结果表明:① 农户响应干旱态度积极,随干旱程度加深,农户选择采取响应措施的可能性增大。② 政府调控影响农户响应行为,但仅部分调控手段效果显著。政府提供预警信息能增加农户采取响应措施的可能性,然而只有当灾前及灾中、灾后同时预警时效果才显著;电视是目前最主要的预警媒介,但其并不显著改变农户响应行为,通过两种及以上形式的媒介传播预警信息效果最显著。此外,政府(尤其是乡镇及村级机构)的政策支持对农户旱灾响应行为有一定影响,但其效果在灾害年不如正常年明显;资金补贴的调控手段能明显促进农户采取响应措施的积极性,但绝大多数农户未获得任何机构支持。政府调控的结构及力度均有待提升及完善。③ 不同特质农户的响应行为不同。灌区内的农户,家庭耕地细碎度越小的农户,家庭农业成员越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采取响应措施。本研究可为干旱化背景下制定相关调控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52.
选用Landsat 8资料构建了地表温度(Ts)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Ts-NDVI特征空间,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MODIS温度产品数据和实地野外采样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确定煤田火区TVDI阈值。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地表热异常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继而对煤田温度异常区边界信息进行挖掘。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验证,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66,表明干旱指数的反演精度较高,相关性较好。(2)TVDI模型对温度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二维散点图集中在1∶1线上,对NDVI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识别温度异常区。(3)利用MVC最大合成法,建立TVDI-MVC作为精度验证数据,火区面积为5.03 km~2,其中TVDI-SC提取火区精度最大为98.50%,TVDI-SW_2提取火区精度最小为88.98%。可见煤田温度异常区范围较广,潜在的灾情恶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353.
近55 a渭河流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Penman-Monteith模型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和气温、降水以及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趋势计算,并分析年内变化规律,以期更好的揭示渭河流域近55 a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近55 a的气温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小幅增加的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气温的增长幅度较大,为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期,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频率呈现小幅减少的趋势,下降的主要时期集中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2)小波周期分析发现渭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震荡周期尺度为13~15 a和25~30 a,气温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3~15 a和25~30 a,年降水量的小波振荡周期为15~17 a和25~30 a。主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均为25~30 a,次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也较为接近,为13~15 a和15~17 a,说明三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3)研究区内5个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天水-西吉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幅度和年均气温的增加幅度是5个区域里变化最大的,吴其-状头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减少频率和年均温度的增加频率是5个区域里变化幅度最小的,但在总体上各区域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上是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354.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区域加密雨量站资料和FY-2静止卫星云图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日发生在河西西部玉门的暴雨前后的天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和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流场配置在高、低层均为"东高西低",受"歪脖子"高压的影响,上游低值系统在河西西部长时间滞留,青海低涡移速缓慢,形成了近似"北槽南涡"的形势;暴雨发生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输送和汇聚水汽;强降水中心发生在对流不稳定、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区域和CAPE强中心的下游;此次暴雨发生期间,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暴雨地区上空移过形成了"列车效应"。由于在酒泉西部这种极干旱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极其罕见,通过分析,以期掌握河西西部极干旱地区暴雨的发生机制,进而能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给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准确、优质的气象预报服务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55.
文章基于乌兰察布市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春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作物系数计算春玉米需水量,同时结合有效降水量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分析春玉米生育期内干旱发生频率及等级的空间分布,揭示春玉米干旱时空变化特征,为科学、合理制定春玉米种植区划、优化生产布局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轻旱在生育前期发生频率高,中旱发生频率在各个发育期都是最高的,重旱在抽雄—乳熟期发生频率最高,特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是在生育后期;空间分布上,春玉米各生育期干旱程度整体呈北重南轻的带状分布,这与该区降水量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56.
农户尺度的黄土高原乡村干旱脆弱性及适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脆弱性及人类对干旱的适应机理分析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北地区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运用Turner脆弱性分析框架,将其改进应用到黄土高原乡村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及其适应领域,选取榆中县和长武县气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差异性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及其差异性与脆弱性指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并从适应能力、适应策略和适应模式三个层面揭示适应机理。主要结论为:①中连川乡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大于洪家镇,且不同村落间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差异显著;②农户干旱适应机理为暴露—敏感性影响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系统是适应干旱暴露扰动的决定因子,农户类型、生计方式、土地利用、灌溉设施和政策扶持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适应模式和适应效果;③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排名出现频率较高且排名变化范围较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表明农户干旱脆弱性计算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357.
利用1979—2013年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资料、历史干旱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到了马铃薯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9.1%;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赤峰市中部和南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20.1%;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西部和北部、通辽市东南部、兴安盟西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地区,分布区域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41.0%;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溉区域,包括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相似文献   
358.
适应能力及其评估框架为农户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在干旱环境背景下,借鉴农户可持续生计和适应能力相关理论,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能力及适应行为。按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在农户适应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不同适应类型农户的适应能力,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类型的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农户的适应行为来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为选择较多,减少消费、参加社会保险等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的比重最大,被动适应型最小。②农户的适应能力方面,各维度整体分布较为均衡,但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存在显著分异,而物质能力、金融能力、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均衡;不同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农户适应能力更稳定,务工主导型和被动适应型的稳定性较差。在适应能力六大维度中,物质能力在六大农户适应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然能力最小。③家庭物质资产、非农就业比重、社会网络、人均“退还关压”面积、受教育程度等适应能力指标对农户的适应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9.
针对课内容份量重、知识点多的特点.我选择和设计了单刀直入提问式开讲。“同学们,你们登过黄山吗?你们游过三峡、看过桂林吗?”如果同学们回答说去过了,教师因势导入:“本节课我们大家一道,再从课本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一下祖国名山秀水的魅力。”如果大部分同学回答说没去过,教师则可进一步导入说明:“本节课我们就可以一道去看看黄山、三峡和桂林。”随后放映有黄山、三峡和桂林特写镜头的录像带。  相似文献   
360.
黄土高原干旱指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田间持水量差额与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的比值作为干旱指数,描述了黄土高原的干旱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年干旱月数,把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5种干旱型,并提出了各干旱型的农业生产防旱和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