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6篇
  免费   3825篇
  国内免费   5586篇
测绘学   2999篇
大气科学   11842篇
地球物理   1744篇
地质学   5628篇
海洋学   3385篇
天文学   263篇
综合类   1275篇
自然地理   2951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1000篇
  2022年   1208篇
  2021年   1450篇
  2020年   1018篇
  2019年   1228篇
  2018年   877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881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328篇
  2012年   1373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274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1328篇
  2006年   1147篇
  2005年   1023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714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641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398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202.
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降水丰枯遭遇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郑红星  刘昌明 《地理学报》2000,55(5):523-532
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来水的丰枯遭遇性是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据年、季和月三种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系列分别探讨了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与汉江上游来水丰枯的遭遇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还是华北地区和汉江上游,其降水丰枯异步频率都略大于丰枯同步频率。在三同步现象中,南北同枯出现的频率较低。就适合调水的4种丰枯遭遇情形统计,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年尺度上的频率总和  相似文献   
203.
基于420芦山地震前后获取的峡口滑坡监测数据,对地震发生时峡口滑坡地下水位、深部位移及地表位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前,峡口滑坡地下水位出现持续异常上升,涨幅在1m以上, 4月20日即芦山地震发生当日,地下水位达到峰值,震后,地下水位开始迅速下降,降幅在1.5m左右; (2)芦山地震发生当天,受芦山地震的影响,滑坡深部发生了一次大于1mm的位移,其后恢复基本稳定的状态。利用R/S分析方法对峡口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受芦山地震影响, 4月份峡口滑坡的Hurst指数明显有所下降,说明滑坡的稳定性有所降低。但总体上滑坡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滑坡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4.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进而实现岩石类型划分。本文基于ASTERGDEM提取坡度、起伏度等12个地形因子,在分析各个地形因子地质意义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岩性地形因子特性及其关联性,建立研究区岩性之间的定量差异;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分类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适宜岩性分类方法以实现定量化岩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形因子(组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MTI)以及微观曲率指数(MCI)对岩石类型的分类精度达77.36%。研究表明,地形复杂度等地形因子可用于岩性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获取反映地形地貌宏观、微观特征的定量指标,且岩性分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5.
As the lead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is experiencing a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transition.However,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ar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mplex network methodology with spatial econometrics to disentangle the contributions of innovation endowments,innovation network flows,and innovation network positions to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as well as their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The prim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results from the networke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which is shap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gglomeration factors and network factors.Specifically,agglomeration factor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In contrast,network factors,such as the network flows and network positions,may contribute to new path creation by promoting access to external innovation resources.Additionally,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show multiplexity in fostering regional innovation patterns.Su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YRD region should shift the innovation growth pattern from competitive involution to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to reduce regional disparities.In this regard,the institutional capacity of organizing network flows and fostering reciprocal inter-city partnership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ritic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6.
土壤盐渍化是造成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及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及时获取大尺度高精度土壤盐渍信息是防治工作的基础。选取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Lansat-TM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分析盐渍化土壤与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湿度指数(WI)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SAVI-WI特征空间概念,构建了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模型(MWI)。结果表明:MWI与土壤表层含盐量相关性较高,其相关性为0.844,精度高于土壤盐渍监测常用的盐分指数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MWI能较好的反映盐渍化土壤地表植被及土壤水分的组合变化,具有明确的生物物理意义,并且特征参量简单,理论上易于理解,实践上易于实现,MWI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干旱区大尺度土壤盐渍化定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7.
根据清代华南雨雪分寸记载的内容、特点,参照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特征,提出了利用雨雪分寸记载重建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方法,重建了1736-1911 年福州与广州前汛期开始日期变化序列;并利用福州与广州(分别始于1953 和1952 年)逐日降水观测记录辨识了器测时期两地前汛期的逐年开始时间;据此分析了过去300 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的年-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736-2010 年间,福州、广州两地前汛期开始时间平均为5 月第1 候;但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其中重建时段(1736-1911 年)的主周期为2~3 年、准10 年和准40年,器测时段的主周期为2~3 年、准10 年和准22 年。在年际尺度,重建时段福州和广州前汛期开始时间最早的年份均为4 月第4 候,最晚的年份则分别为5 月第6 候和6 月第1 候;而器测时段两地前汛期开始时间的最早年、最晚年均为4 月第4 候和6 月第1 候。在年代际尺度,重建时段福州和广州相邻年代最大变幅分别为2.2 候和1.6 候;器测时段福州和广州相邻年代最大变幅则分别为2.5 候和2.4 候。  相似文献   
208.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1982-2009 年间的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生态实测数据,利用遥感生产力模型(CASA模型) 估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从地带属性(自然地带、海拔高程、经纬度)、流域、行政区域(县级) 等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1982 年以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PP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1982-2009 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年均总NPP为177.2×1012 gC·yr-1,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120.8 gC·m-2yr-1;② 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年均NPP 在112.6~129.9 gC·m-2yr-1 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3.3%;NPP 增加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56%、减少的占5.55%;③ 青藏高原多数自然地带内的NPP呈增加趋势,仅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NPP呈轻微减低趋势,其中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草原地带的NPP增长幅度明显大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NPP增加面积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升高—稳定—降低"的特点,而降低面积比则呈现"降低—稳定—升高"的特征;④ 各主要流域草地年均植被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黄河流域增长趋势显著且增幅最大。植被NPP和盖度及生长季时空变化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209.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量(A·Aeterberg)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红土、膨胀土等)进行了判别,结果为黄土位于CLY区,三趾马红土和膨胀土位于CHE区,其效果较好,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0.
基于小波分析的汾河河津站径流与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a、14~18 a左右2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且三者的主周期基本一致,即3 a和16 a;3 a尺度上,3个要素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频繁,突变点较多,且曲线变化除个别时段发生紊乱外基本上保持同步性;16 a尺度上,突变点较少,3条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相应减少且出现不同步现象。降水、径流与输沙量曲线发生趋势变化及出现不同步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后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