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3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905篇
测绘学   911篇
大气科学   734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1869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69篇
自然地理   48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BISQ模型的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Biot-flow and squirt-flow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luid flow mechanisms in porous media containing fluids. Based on the BISQ (Biot-Squirt) model where the two mechanisms ar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the elastic wave-field simulation in the porous medium is limited to two-dimensions and two-components (2D2C) or two-dimensions and three-components (2D3C). There is no previous report on wave simul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components. Only through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we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wave field coupling relation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olid and fluid phases in the dual-phase anisotropic mediu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ISQ equation, we present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a three dimensional dual-phase anisotropic medium simulated by the staggered-grid high-order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We analyze the resulting wave fields and show that the results are an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92.
一种改进的基于非高斯性最大化的预测反褶积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predictive deconvolution algorithm (PD), which is based on second-order statistics, assumes that the primaries and the multiples are implicitly orthogonal. However, the seismic data usually do not satisfy this assumption in practice. Since the seismic data (primaries and multiples) have a non-Gaussian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mproved predictive deconvolution algorithm (IPD) by maximizing the non-Gaussianity of the recovered primaries. Applications of the IPD method on synthetic and real seismic data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btains promis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岩土介质结构在破坏过程中局部化变形的问题,结合位移不连续的思想,提出内嵌局部软化带模型来捕捉结构中的局部化带。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含局部化带影响的弹黏塑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式,其中分叉理论作为局部化判断条件。模型将局部化带的形成视为一个黏塑性屈服流动过程,从而能够连续地描述局部化变形前后的力学性质。特点是计算量小、物理意义明确,可以方便地整合到传统有限元分析程序中。算例表明,计算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1概述威海市新建垃圾处理场位于威海市城西南17公里艾山透山脉一带,场区总面积32.0万m2。东南北三面低山环绕呈簸箕状,最高海拔141.60m,最低为98.00m,中间呈"U"形山谷,西面为狭窄开口,形成天然开阔谷地。地势由山口向内逐渐升高,垃圾场就坐落在山谷中(见示意图)。场区南北两岸地形比较对  相似文献   
995.
科尔沁沙质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科尔沁沙质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分析表明:(1)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出与降雨量同步的季节动态,即6月份较5月份有所减少,7月份增至最多,7月份以后微生物数量逐渐下降,真菌则表现出从5月份到8月份一直增加,9月份开始回落;(2)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细菌和放线菌的垂直分布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的趋势,真菌数量表层最高,20 cm以下变化不够规律;(3)土壤微生物的层化比率均大于2(5月份放线菌除外);(4)不同土壤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相同因子对不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相同.细菌受水分影响较大,真菌与地温的变化趋势相近,放线菌与水热条件的共同作用有关.土壤养分(有机碳和全氮)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低纬度磁异常的转换与处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南海大部分海域位于磁赤道带附近,属于低磁纬度区域,以水平磁化为主,磁性体产生的△T异常特征与中国大陆广大地区的△T异常特征差别较大,且南北跨度大,达两千余公里,通常的化极技术在该区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化赤方法在低纬度地区算法稳定,并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目前针对化赤异常的解释技术却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南海地区的航磁数据,对几种常用的化极技术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对化赤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7.
煤与瓦斯突出中单个煤壳解体突出的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张勇  王志强 《岩土力学》2009,30(3):595-602
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煤体自组织地形成最具抗力的球盖壳形式来抵抗被突出,煤壳一旦解体便丧失承载能力,高位势煤岩系统中与单个煤壳突出相应的各种能量得以释放。根据反映煤岩破坏特性的塑性变形局部化理论,导得突出前煤壳形变、位移时相应于偏应力的功、能增量关系,建立了煤壳失稳解体的突变模型,并对由于偏应力作用导致煤壳失稳解体机制进行了研究,给出失稳瞬间释放的偏应力应变能表达式、煤岩系统体积应变能释放量表达式和孔隙瓦斯粉碎解体后的碎煤及与煤层瓦斯渗流形成瓦斯-煤粉两相流描述。所得结果可深化对煤、地应力与瓦斯压力三因素对煤与突出演化规律综合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8.
含水砂层隧道围岩失稳破坏机制及控制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小明  吕纬 《岩土力学》2009,30(Z2):291-296
饱和动态含水砂层的工程力学特性及隧道围岩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控制是含水砂层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课题。在回顾砂土应变局部化问题研究现状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含水砂层隧道工程中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含水砂层隧道围岩渐进性失稳破坏过程中有待研究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含水砂层隧道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黏性土剪切带的形成与其屈服的内在联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建国  李蓓 《岩土力学》2007,28(5):851-854
为了深入了解黏性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对黏性土进行了量测侧向变形的不排水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黏性土局部化变形的起始点与黏性土样中的孔隙水压力的突然增长的转折点非常接近,而孔隙水压力开始急剧增长变化的转折点为其屈服点,说明黏性土剪切带开始形成的偏应力为其屈服点,超过此点后黏性土局部化变形加剧,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土体在强度理论、变形和稳定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董建国  陈祥达  袁聚云 《岩土力学》2007,28(Z1):263-266
各种工程事故表明:现有的土力学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应变局部化问题,故不能解释这些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形成的研究成为国际土力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剪切带形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值模拟中首先进行剪切带形成条件的研究,接着考虑土质不均匀性的影响,引入弱单元和强单元,进行弱单元与强单元影响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