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5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8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1897篇 |
地球物理 | 88篇 |
地质学 | 929篇 |
海洋学 | 218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2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81.
2012年11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性分布,中心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且东移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7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68.6%.全国平均气温为2.0℃,比常年同期(2.9℃)偏低0.9℃.月内,出现4次全国范围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和3次暴雨过程;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和降温天气,其中华北大部地区出现今年冬半年首场降雪天气,京津地区、河北、内蒙古等地均出现极端降水;江南、华南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182.
农都柯火山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系在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带被首次发现,经初步评价达到中型规模。矿床赋存于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受北北西向剪切带控制,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基本顺层产出。围岩蚀变强烈,以硅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和重晶石化。矿石由黄铁矿、闪锌矿、自然金、辉锑铅矿、砷黝铜矿、辉锑矿、辉锑银铅矿、雄黄、雌黄等组成,为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主矿化温度发生在200℃以下,矿化元素除Ag、Au外,As、Sb、Hg也达到或接近工业品位。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的测量,成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3.
184.
185.
186.
麻醉剂MS-222和低温对鲶鱼电感觉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裳亮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4,14(2):57-61
MS-2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7.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北中部、关中中东部极端降水为增加的趋势,通过REOF分析并计算得到陕北、关中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别为0.36 mm·a-1, 0.35 mm·a-1,陕南极端降水变化趋势最小为0.11 mm·a-1。夏季影响陕西省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三支路径,北支水汽来自欧亚中高纬地区,东支水汽主要来自内陆的江河流域,南支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此外,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在2005年后增多是大气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高层辐散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大气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北抬造成外围水汽更容易进入内陆,蒙古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和低层的异常东南风更有利于水汽进一步向西北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88.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经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三大洋考察任务。首次成功地获取了三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样品,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