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98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2160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53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极盖等离子体云块是极区电离层常见特征之一,其形成演化过程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光电离高密度等离子体在对流输送作用下从日侧穿过极隙,通过极盖到达夜侧,已成为共识.日侧磁场重联作用下的极区对流输运过程,在舌状等离子体结构(TOI)"断裂"形成极盖等离子体云块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极区全域GPS/TEC观测数据,结合SuperDARN雷达实测的对流速度,对等离子体云块形成过程进行案例研究,重点分析两种TOI断裂形成等离子体云块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对流输运过程在TOI断裂形成等离子体云块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对流形态或局部对流速度矢量急剧变化都可能导致TOI结构不稳定,使TOI结构断裂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相似文献   
972.
陕南西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 -7-1 5 ,陕南西部发生区域性暴雨 ,通过对此次过程的高空形势特征、物理量场及云图特征分析 ,发现 5 0 0 h Pa高空冷槽南压和副热带高压稳定是此次暴雨的主导系统 ;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暴雨区水汽主要通过低层西南气流和偏东风输送 ;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域  相似文献   
973.
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中的北及测北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测北的意义描述卫星轨道相对观测站的坐标系一般是地平坐标系,此坐标系取观测点的重力线方向为天顶,取通过观测点且垂直于重力线的面(也是水基准面)为真地平,过地平与天顶相反的方向为天底,卫星的坐标为方位A 、仰角E 。天顶指E = 90°方向,天底指E = -90°方向。零方位是指  相似文献   
974.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西南低涡是我国重要的暴雨天气系统,有关西南低涡的形成、发展、结构与降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在简要总结近10年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深化西南低涡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5.
一次江淮暴雨中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MM5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一次江淮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暴雨与江淮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尺度低涡与中尺度雨团相伴移动,低涡强度与雨强的演变近于一致;低涡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低涡低层有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应用螺旋度理论分析指出,较大的螺旋度是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976.
山东春季一次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3年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产生在925hPa以下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700hPa上ξMPV1<0,ξMPV2>0的演变,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及斜压不稳定的增强;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降水增幅,也是低涡东移发展为气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77.
"040117"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强降雪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1月17日02—20时,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以下简称呼市地区)的强降雪进行分析可见.热力及水汽条件在降雪开始前18—2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水汽的累积过程在降雪前的32小时即开始;动力条件在强降雪开始前12小时有所反映,中低层大的正涡度中心移到呼市及附近地区,动力强迫使该地区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产生强降雪。另外,中低层大的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集中在非常窄的地区,也是产生强降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8.
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洁  张立凤 《气象科学》2004,24(1):72-80
本文用21层的η坐标细网格模式对1998年7月l9日~22日发生在武汉地区的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较高时空分辨的模式输出结果对湿位涡进行了诊断、从而揭示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和空间结构。得到暴雨的发展与负湿位涡有很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9.
地震波走时计算的逆风差分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精确地旅行时计算在地震资料的叠前偏移与层析反演中起重要作用。利用逆足差分格式求解程函方程,首先在波阵面上寻找全局极小点,然后计算该点周围各点的地震波初至走时,同时,采用局部算法以确保计算的稳定性。该算法对于任意复杂地质模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80.
辽宁3种旱涝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73~2002年辽宁53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选取8个代表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湿度指标和Z指数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重新确定的Z指数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