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22篇 |
免费 | 1796篇 |
国内免费 | 27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篇 |
大气科学 | 9184篇 |
地球物理 | 290篇 |
地质学 | 1467篇 |
海洋学 | 338篇 |
天文学 | 145篇 |
综合类 | 202篇 |
自然地理 | 9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432篇 |
2020年 | 351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331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509篇 |
2013年 | 471篇 |
2012年 | 444篇 |
2011年 | 506篇 |
2010年 | 465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485篇 |
2007年 | 529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464篇 |
2004年 | 413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457篇 |
2001年 | 408篇 |
2000年 | 368篇 |
1999年 | 272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335篇 |
1996年 | 295篇 |
1995年 | 282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145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5年 | 3篇 |
1943年 | 3篇 |
1942年 | 4篇 |
1941年 | 5篇 |
1937年 | 3篇 |
1936年 | 9篇 |
1935年 | 5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气象观测站最近30年(1975~2004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近30年来,北京城区与北部山区之间的温度梯度在明显加大,其中,冬季温度梯度的平均增幅为0.6℃/10 a,夏季约为0.2℃/10 a。(2)在北京城区南北两侧,冬季和夏季的降水日数、降水量的相对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相对区域平均而言,在城区及南部近郊区,冬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在明显增加;夏季,城区北侧的降水日数呈加速增长趋势,尽管南部平原郊区的相对降水日数变化不大,但降水量在相对减少。(3)城市热岛效应对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影响,可能是城乡温度梯度与盛行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北京地区而言,地形的存在,强化了城区与北部郊区之间的温度梯度:冬季盛行北风气流,在北部郊区,热岛效应强迫产生的边界层下沉运动有可能造成局地降水天气过程相对减少,城区及其南侧则相反;夏季盛行南风气流,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 发生在北部近郊区的弱降水天气过程趋于增多。 相似文献
72.
73.
0302号(鲸鱼)台风降水和水粒子空间分布的三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由于缺乏关于台风结构信息的高分辨率资料,即探测台风云系内部结构特征的技术限制,造成了进一步理解台风的动力传送特征的困难.作者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的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和TRMM微波图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资料详细研究了"鲸鱼"台风(0302号)于2003年4月16日1105 UTC的降水和降水云系中各种水粒子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该时刻:(1)台风降水中大部分区域为层性降水(占总降水面积的85.5%),对流性降水占总降水面积的13.1%,但对流性降水的贡献却达到41.8%,所以,虽然对流性降水所占面积比例很少,但是它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却很大.(2)60%降水主要集中在距离台风中心100 km以内的区域,约占总降水量的60%.(3)各种水粒子含量随着与台风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降水云系中水粒子最大含量出现高度与水粒子的种类和与台风中心的距离有关.最后,分析了台风降水和降水云系中三维分布的成因. 相似文献
74.
75.
利用吉林省26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对吉林省1961-2000年作物生长季干旱及春、夏、秋旱进行识别,并检验与实况吻合率.结果表明,DNP识别各级干旱及春、夏、秋旱发生频次均呈由西到东减少的空间分布,重旱多发在西部,与干旱灾害实况一致.春、夏、秋旱占旱灾总频次的60.7%、22.6%、16.7%.不考虑干旱等级的检验结果显示,除通化地区外DNP对实际旱灾吻合率是60%~97%.对阶段性旱灾识别中春旱吻合率较高;夏旱吻合率不高;秋旱在西部有较高吻合率,中东部秋旱识别率低.历史典型旱灾年检验时,若不考虑干旱等级,吻合率达90.9%;若考虑发生时间,吻合率达86.4%;若将中旱等级以上识别为旱灾,则吻合率只有40.9%,此时若增加连续2次轻旱过程且间隔不超过4天同样识别为干旱,吻合率可提升至60%.总之,DNP评定干旱等级较实际偏低,但对阶段性旱灾有较好识别效果,能为干旱监测、旱灾评估业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