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749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2477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南天山库勒湖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勒湖变质岩系以断片形式出现于南天山造山带中,出露宽度约3.5km。主要由层状大理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糜棱岩化大理岩和碳质灰岩组成。黑云母石英片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06.3±4.39Ma,薄层碳质岩中产晚元古代的疑源类化右和微古植物碎片,如黑色六面膜片Brocholaminarianigrita等。该套前寒武系发育有4期变形:第1期变形发生于606.3Ma左右,形成矿物的生长线理和片理、大理岩;第2期变形形成于370~335.51Ma,为变质岩系的主变形期,表现为拉伸线理、流劈理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第3期变形成生于259Ma左右。以发育开阔褶皱,平卧、翻卷褶皱及拉伸线理的褶皱为特征;第4期变形主要为脆-塑性变形,可能发生于146Ma左右,发育有脆性道冲断层、破劈理和引曳褶皱。这4期变形反映了南天山造山带中的构造演化热事件。  相似文献   
992.
贺兰山群层序及主变形期褶皱构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贺兰山群由下到上划分为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柳树沟片麻岩组和向鲁根钙硅酸粒岩-大理岩组。主变形期的构造事件为在南倾的北东东向倒转复式褶皱上发育着与其平行的区域性轴面面理、线理和逆冲型同变质韧性剪切带,其中又以塔什沟一柳构沟复背形和向鲁根向形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93.
李明  林宝玉 《地质学报》2022,96(6):1895-1921
本文参照北京西山及国内外寒武系相关地层资料,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西山寒武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西山寒武纪地层中,共识别出14层(套)海相红层,分别为:早寒武世下苇甸组1层B∈RB1(沧浪铺期);早—中寒武世早期3层B∈RB2、B∈RB3及B∈RB4(馒头期—毛庄期);中寒武世中期3层B∈RB5、B∈RB6及B∈RB7(徐庄期);中寒武世晚期1层B∈RB8(张夏期);晚寒武世早期2层B∈RB9、B∈RB10(崮山期);晚寒武世中期3层B∈RB11、B∈RB12、B∈RB13(长山期):晚寒武世晚期1层B∈RB14(凤山期)。所有14层海相红层形成于陆表海浅水环境,它们均属陆棚红层。红层分布模式说明,它们的形成与其附近的古陆有关。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中所含的三叶虫化石,本文初步论述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其他地区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山西东部寒武纪海相红层的层序和全球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海相红层的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994.
政和地区变质岩石形成于晋宁期,遭受了四期复杂的构造变形作用。其中,D_1、D_2和D_3发生于晋宁期。D_2期形变造就了区域性宏观面理构造和松源复背斜,岩石面理产状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属轴面叶理。D_4期变形为后期加里东运动的产物。变质岩石由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一个热背斜式递增变质带,热背斜形态接近于松源复背斜。本区晋宁期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期和晚期三个变质阶段,各变质带的PTD轨迹均为顺时针,类似于陆—陆碰撞造山带的PTt轨迹。  相似文献   
995.
冯利华 《地理研究》1993,12(4):69-73
用圆周方位来表示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日期,而用径向距离来表示相应的特征值,计算部分圆环面积内的密度值,绘制等密线,即得水文特征等密图。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水文特征年内出现的优势中心及其相应的优势期和优势值,优势度则是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优势期和优势值是水文特征年内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利用等密图的表示方法,揭示和分析了这一客观存在的水文现象。  相似文献   
996.
997.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西-印支期,西秦岭地区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在前海西期变质基底之上发育三期裂陷活动(1.泥盆纪;2.石炭纪;3.二叠至三叠纪),造成该区地层展布呈条带状.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相间,以及活动型海槽沉积与稳定型浅海沉积相间的格局.是加里东期之后秦岭构造带东西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青海湖全新世稳定暖湿期的古水量平衡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地貌学、沉积学等证据揭示了青海湖流域在全新世大暖期是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特别是距今6000~7200a.B.P.的稳定暖湿期,湖水位远高于现代.利用内陆湖泊的水热平衡原理,构造了青海湖古水量平衡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全新世稳定暖湿期,流域内的降水量、蒸发量及径流量分别比现代高32.0%、14.0%及67.0%.  相似文献   
999.
在分析了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用于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的不足之后,探讨了进一步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结果精度及可靠性的途径,指出了在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自动分类过程中,综合利用遥感图像多光谱特征及光谱特征以外的辅助信息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笔者研制的草场资源分类专家系统GES(GrasslandResourcesClassificationExpertSystem)说明了专家系统技术用于遥感图像分类能够有效地解决分类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辅助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