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1543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658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建永 《地下水》2013,(6):133-134
2012年7月21日至7月22日,大清河水系拒马河流域以王安镇为中心普降暴雨,王安镇最大6h降水量275mm,为超千年一遇暴雨,最大24h降水量378.6mm,为300a一遇暴雨,同时在拒马河上发生了自1964年来最大的洪水,代表站紫荆关水文站最大流量为2620m3/s,洪水重现期相当于20a一遇,重点对暴雨中心的降水成因、特性、重现期、洪水情况及河道行洪能力进行分析,为防涝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要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城市中心城区要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城市中心城区要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93.
2000年汛期河南持续暴雨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0年6月23日-7月15日河南省出现的3次连续3天以上的暴雨,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背景形势,影响系统和水汽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有利于连续性暴雨产生的水汽条件和两种环流背景场。  相似文献   
994.
“碧利斯”(0604)暴雨过程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 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 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 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 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 降水基本为层云降水, 对流降水只存在于零星的几个小区域, 暴雨增幅发生时段, 对流降水所占比例较暴雨增幅前有显著增加, 平均降水强度达层云降水强度的3倍多。(2)暴雨增幅时段, 云系发展更加旺盛, 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较增幅前明显增加, 其中, 对流和层云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对流降水区增加更显著;而无论增幅前还是增幅时段, 对流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要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区, 并且两者的这种差异随着地面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3)暴雨增幅前后, 对流降水区雨滴的两个主要来源最终均可以追踪到云水, 通过云水与大的液相粒子(雨滴)和大的固相粒子(雪)之间、以及大的固相粒子(雪和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造成雨滴增长, 并最终形成地面降水, 而层云降水区中与雨滴形成相关的上述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明显变弱, 但层云降水区中暴雨增幅时段的上述过程又要强于增幅前, 说明层云降水对暴雨增幅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95.
应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及位涡分离反演等方法,对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暴雨发生期间季风槽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的机理及其对季风槽维持发展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季风槽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于弱斜压性环境中,大多在槽东西两端涡度中心区发展最强。南侧盛行的西南低空急流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了对流发展的“可维持性”条件,是对流得以组织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重要原因。涡度收支诊断表明,季风槽气旋性涡度生成主要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辐合引起。位涡分离反演结果证实,季风槽气旋性环流增强主要由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相关的扰动位涡造成,并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加热峰值高度升高而向上发展,是大尺度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动力响应的结果。在季风槽东西两端,由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烈且持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引起的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最为明显。其结果可引起中尺度对流系统西南一侧向北非地转风发展,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增强西风,维持低空急流的发展,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条件。这些都说明季风槽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持续暴雨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07—2018年国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暴雨灾害案例,根据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将其主要分为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蒙俄、中东欧地区共6个区域,分别从地域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其中,重点分析了暴雨灾害高发区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灾害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东南亚地区中印度尼西亚是暴雨灾害最多的国家,灾害大致呈"双峰"型年际分布,7月—次年1月灾害次数较多,尤其1月为全年最多;南亚地区中印度是暴雨灾害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灾害大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5—9月是灾害高发期,尤其7月为全年最多。此外,从社会经济状况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探析暴雨灾害气象服务需求,需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开展跨国和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基础研究,探索暴雨灾害孕育机理,以提升暴雨灾害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97.
Q矢量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潜热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湿Q矢量(以下记为Q^M)的表达式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并结合一次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将改进前、后的湿Q矢量诊断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改进后的湿Q矢量对同时刻的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原湿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2)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600hPa高度上的改进后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的位置对同时刻的地面实际降水的强度及雨区位置都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利用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降水资料,对引发广西特大暴雨的深秋台风“海燕”(1330) 和盛夏台风“威马逊”(1409)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秋季台风“海燕”特大暴雨中冷空气作用明显,而夏季台风“威马逊”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由于西南季风的作用,“威马逊”影响广西期间其水汽输送比“海燕”强,“海燕”则完全靠台风本身的水汽输送;而动力条件上,“海燕”则较“威马逊”强,表现为相对风暴螺旋度最大正值中心比“威马逊”大,同时广西上空的水汽辐合层厚度也比“威马逊”要厚得多。广西的降雨开始于东边界水汽输入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减小、南边界由水汽输出转为水汽输入且开始出现明显突增现象时,而最强降雨时段则发生在南边界水汽输入达到峰值的前后。相对风暴螺旋度正值中心与强降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有至少6 h的提前量,因此,相对风暴螺旋度在台风暴雨预报中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999.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第二类有限区域湿有效能量收支方程出发,计算方程主要几项的数值,分析广东省三次暴雨的能量积聚和释放。结果表明:暴雨区及其临近地区在暴雨过程之前、暴雨中期和暴雨之后,不但各项的数值有很大差异,而且各项所起的作用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云娜”台风影响的商城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资料,对“云娜”登陆后的特征及其对商城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华北地区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是主要原因;地形对降水起增幅作用;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中心与特大暴雨落区一致,对特大暴雨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