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1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9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间隔6h的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2月15—16日吉林省南部大暴雪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空偏西急流、500hPa脊区稳定维持、850hPa暖区和暖湿切变区配合地面西南低压倒槽头部,以及西太平洋高压稳定维持的有效配置,是此次大暴雪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降雪发生前低空明显增暖,...  相似文献   
32.
利用成都市1980—2021年14个国家气象站的雾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结合PM2.5、PM10、NO2及SO2等环境监测以及人口数据,对成都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空气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雾日气候分布呈现中心最多、东部次之、西北部最少的区域特征;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的季节特征。且雾日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心地区雾日的年际变化较大。雾日数与相对湿度、气温、城市化进展密切相关。成都的发展变迁导致了各地区雾日突变年的不同,西部比东部发展更早,因而雾日突变年西部早于东部。大雾影响下,成都地区更容易出现PM2.5污染。近年来,成都地区雾日越多,空气污染物浓度就会越大,尤其是PM2.5浓度增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雾和霾天气下VOCs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11月19日—2021年1月15日在江苏省东海国家气象观测站进行为期58 d的外场观测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捕获2次辐射雾和2次霾天气过程,获得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VOCs、O3等7种要素100多条垂直廓线。结果表明:时间上,霾过程夜间VOCs体积浓度(0.225~0.253 ppm(parts per million, 1 ppm=10-6))明显高于白天(0.191~0.205 ppm),雾形成前体积浓度(0.121~0.239 ppm)显著高于雾过程(0.056~0.209 ppm)。雾过程中VOCs体积浓度与雾强度变化相反,雾层高度与VOCs体积浓度剧烈变化高度一致,雾层(<200 m)中VOCs体积浓度(0.172~0.178 ppm)明显减小,显著低于雾形成前(0.195~0.240 ppm),雾层以上浓度变化大,雾结束后1 h内保持雾过程中分布特点。雾对逆温层中的水溶性污染物有清除作用,VOCs体积浓度和O3质量浓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34.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产流区,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在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黄河上游气候生态水文等问题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格点融合数据和水文监测数据,分析了黄河上游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和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黄河上游暖湿化趋势呈现全区域较一致的气候特征,温度增加率为0.023℃/a,降水增加率为1.09 mm/a,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湟水流域至甘肃中部降水增加最显著,宁蒙荒漠地带增温趋势最明显,2000年以来整个黄河上游降水明显增加。2000年后汇流区与流径区的蒸散发明显增加,但源头区南部波动减少。2)当前的暖湿化有利于黄河上游植被生长,1999年以来汇流区和源头区部分区域的植被增加率达到0.04/(10 a);从长期趋势看,源头区、汇流区植被指数与上年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流径区植被指数与当年降水相关性显著;降水对黄河上游流域植被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温度对其影响较复杂,各区域不同的植被类型是导致降水、温度、蒸散影响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3)1980-2018年唐乃亥站和兰州站的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但1998年以来两站的年径流量明显增加,兰州站年径流量的增加率是唐乃亥站的近3倍。长期趋势表明,唐乃亥站年径流量与当年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兰州站年径流量与当年降水、蒸散的相关系数均明显低于唐乃亥站;从年际波动看,降水是决定年径流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而生态植被、冻土退化、水储量变化及社会活动等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该研究为科学应对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海雾气象条件下船只高精度检测识别面临较大困难,传统的目标识别、定位方法效果差强人意。作者围绕海雾气象条件下不同类型船只的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的实时海上船只检测新思路。首先构建清晰图片和模糊图片(海雾、雨)的判别方法,实现图片清晰度分类处理;其次为提高海雾气象条件下海上船只的实时检测精度,消除海雾遮挡对目标识别的影响,运用暗通道先验去雾方法对含有海雾的图像实行去雾;最后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对精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船只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海雾气象条件下高效、准确地检测到船只,对海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船只实时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1997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环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1997年7月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资料,即“向阳红14”号、“东方红”两调查船CTD观测资料、日本TK和IK断面资料以及GTSPP同步资料,应用开边界情形的MOM2模式计算了西北太平洋21.875°~35.125°N,120.875°~137.125°E范围的环流,主要结果如下:在此期间,(1)黑潮在台湾以东并不存在东分支流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2)东海黑潮的流量约为30×106m3/s,日本以南黑潮流量最大约为70×106m3/s;(3)在21.875°~25°N之间大约有15×106m3/s的流量向西流去.速度分布与流函数分布均表明这一支向西的海流大约在冲绳岛西南分为3支,主要分支转向东北沿冲绳岛以东海域向东北流去;(4)琉球海流主要来自上述西向海流.  相似文献   
37.
中尺度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组理想化数值试验,对比研究了分布于热带气旋不同位置处的海洋中尺度暖涡所引发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有增强作用,而位于热带气旋外围的暖涡则会抑制热带气旋的发展。本研究将暖涡增强(减弱)热带气旋强度的区域称为内(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区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减弱)幅度逐渐减小(增大),区域范围同步减小(增大)。内区暖涡增强了热带气旋的次级环流和结构对称性、增加了海气界面热通量,同时减弱了外围螺旋雨带,进而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增强;若暖涡在外区,其对热带气旋的作用相反,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由于理想化试验中热带气旋静止不动,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热带气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热带气旋和海洋中尺度暖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引入热带气旋外区暖涡的影响助力提高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8.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雾迷山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潮坪沉积,区内角砾云岩分布较广泛。角砾云岩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大小相差悬殊,自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角砾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限十分清楚,呈港湾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通过镜下鉴定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研究区角砾云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角砾岩是早期形成的白云岩在水体相对较深的潮间带,经构造运动的切割及淡水溶蚀改造,再经充填、沉淀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9.
海洋光学考察时需要同步测量大气中的下行太阳辐照度,其测量采样频率比常规大气辐射观测高300倍,可记录到达海面太阳辐射的高频变化。利用2007年在白令海考察的数据,详细研究了辐照度高频变化的特征与原因,得出影响辐照度记录的主要因素有云层、海雾和海浪。结果表明,这3种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别,使作者有可能在不确切知道现场情况的条件下,由数据本身判断辐照度变化的原因,并获取有关的参数。云层引起的辐照度变化具有低频率、大振幅的特征。海雾引起的辐照度变化最为复杂,变化幅度大,变化周期复杂,从几秒到上百秒,与云层效应相区别。晴空条件下,海浪调制的反射信号通过空气中的水汽散射影响辐照度计测量数值,形成周期短、振幅小的稳定振动信号,与云和雾的效应有明显区别。文中提供了云、雾和浪对辐照度影响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分析结果,对理解海面辐照度记录,并正确处理数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雾闪是由于浓雾中所含的污染物较多,使电线受到"污染",导致含雾空气导电率剧增,引起输电线路短路、跳闸、掉闸等故障,造成电网大面积断电的现象。"雾闪"可以使电力机车停运、工厂停产、市民生活断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