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9篇
  免费   2625篇
  国内免费   3636篇
测绘学   513篇
大气科学   7376篇
地球物理   1536篇
地质学   6240篇
海洋学   1094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1560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661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502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我国东南沿海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地球化学》1985,(3):255-263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广泛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关于它的形成,很多人认为与板块构造有关。邱家骧等(1981)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是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在亚洲大陆之下的产物,并指出沿海带(锡沪地区)火山岩属岛弧型。李春昱(1980)和赵明德  相似文献   
944.
本文讨论了等离子体湍流对电子加速的两种模型:(1)假定在空间中存在一个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湍流区,当具有一定初始分布的电子束通过此湍流区时,研究湍流场对电子束的加速过程;(2)在某一封闭的区域中,存在着具有一定初始分布和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当某种类型的等离子体波突然传入此等离子体区,然后考察此区中电子的加速过程。在这两种模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电子消失机制。假定湍谱是幂指数形式,我们给出了不同类型湍流扩散系数的普遍形式。利用较简单的数学方法,求解了包括消失过程的一维准线性动力学方程,对于给定的初始分布,得出了分布函数的解析解,并给出了平均能量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另外,对于特定的湍谱指数,解出了当平行电场和湍流同时存在时的分布函数。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45.
对于断层蠕动的仪器观测历史不长,但已取得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图1是1971年7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卡拉维拉斯断层上记到的一次著名的蠕动事件。图中BRT、BLS、WRT、HLC、HLS和HLD是断层上自西北向东南排列的一组蠕变仪。图中可见17  相似文献   
946.
武昌电离层E-F谷区白天变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文献[4]的分析程序对武昌地区三年共300多张频高图作了剖面换算和统计分析,得出白天E-F谷区电离的基本形态并发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征;对分析结果的可能原因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7.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远地核爆炸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我国1976年的一次低空大当量核爆炸电离层效应的结果。返回散射探测设备设于离爆炸点2205km的新乡。本文得到了核爆炸产生的附加电离区和电离层扰动的参数。这些结果与爆炸区附近其他手段观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48.
华北地区的地震层面成象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东经110.5°-123.0°,北纬30.5°-41.5°)1981-1984年间7520条P波到时资料,利用正交投影法重建了该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应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获得了不同深度(横切片)的速度图象。层面成象的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的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2.华北地区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高速、低速区的过渡带上。3.深度为14km的层面速度图象与熟知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深度为75km的层面速度图象存在三个明显的低速区,它们分别位于郯庐断裂带、太行山前断裂带和山西断陷带,这一结果有利于关于上述地区为大陆裂谷带的认识。 本文在获得三维速度图象的同时,还重新确定了该区的129个地震的震源位置。  相似文献   
949.
古城西安,以其名胜古迹、艺术珍藏之丰硕著称于世。为了开发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在陕西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下,几个单位分别用多种方法对一座位于西安曲江池的汉代古墓进行了非破坏性探测试验。这里,简介西安地质学院应用浅层地震方法探测古墓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950.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