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雷媛  吴尧祥 《浙江气象》2007,28(2):47-48
2007年冬季气温全省异常偏高,位居历史第2位,再次出现异常暖冬现象,促使作物生长明显提早;冬季降水全省大部略偏少,但活跃的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频繁引发大范围的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2.
利用春夏季(3~8月)12个站降水资料以及冬季(12~02月)温度资料,通过统计方法选取新疆南部地区温度异常年份与春夏季降水异常年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暖冬年份对应的来年春夏季总降水量偏多;反之,冷冬年对应的春夏季降水总量偏少。再利用NCEP/NCAR1960-2000年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分析500 hPa高度场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暖冬年前期环流特征为西低东高型,冷冬年前期环流特征为西高东低型,具有反位相关系。暖冬年后期才为西高东低型,与冷冬年前期相较起点晚,从而影响到来年的环流入夏时间,这可能就是导致暖冬年份来年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参考当前判定暖冬和冷冬的标准,结合咸宁市冬季气候的实际情况(包括冬季农作物受冻害情况和人体感觉舒适度),给出了咸宁市冬季气候类型(暖冬、冷冬)的具体划分标准,以利于公众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4.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全国565个台站1956-2005年冬季平均温度资料,将多年温度变化划分为偏暖、偏冷和正常三类等概率气候事件,由此给出了一个新的暖冬指数和暖冬的定义。结果表明:暖冬指数与中国冬季温度的变暖趋势相一致,并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变率分别为10%/10 a和0.4℃/10 a。近50 a暖冬事件共计发生13次,其中近85%的暖冬发生在1986年以后。受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暖冬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华南南部,而东北、内蒙古及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冷冬或正常。  相似文献   
45.
1997年.正当入们陶醉在暖冬的愉悦之际,老天爷却一反常态.奇寒、酷暑、飓风、暴雨接踵而来;地球患了重“感冒”,全球范围内忽玲忽热,时风时雨;大面积的持续干旱殃及数十个国家,接着又暴雨倾盆,洪水到处泛滥;火山爆发,地震频频登台亮相;虫害肆虐.流行疫病盛行等连续袭击着世界各地.我国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46.
丁婷  王永光  柯宗建  王遵娅 《气象》2017,43(7):887-893
2016/2017年冬季(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北极涛动(AO)在冬季以正位相为主。冬季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亚洲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我国为异常正高度距平控制。受其影响,我国各地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全国平均气温为-1.5℃,较常年同期(-3.4℃)偏高1.9℃,为196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季内各月冬季风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均偏弱,相应我国气温各月均偏高。冬季风的异常偏弱与夏季北极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状态有关。2016年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状态影响了秋季北极海冰偏少的滞后影响效果,不利于冬季风的偏强。  相似文献   
47.
我国北方冬季持续变暖对采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清 《气象》1997,23(11):39-41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地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暖冬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分析1960~2007年间广东省汕尾遮浪海洋站冬季风强度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暖冬现象在粤东沿海的响应,从而为南海水文气象要素、海洋灾害年预报和中长期预报提供有效依据。研究分析表明,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与表层海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暖冬现象有很好的响应,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缓慢减弱;表层海温年际变化逐渐上升,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呈明显上升趋势,恰好与近20年的暖冬现象相吻合;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粤东沿海冬季风强度异常偏弱(强);沿海表层海温异常偏高(低);海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值;平均风速与平均海表温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2006年冬季异常偏暖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2006年黑龙江省冬季异常偏暖是在气候变暖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背景下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东亚大槽偏弱、亚洲极涡面积指数偏小和北半球500 hPa大气环流异常等是造成黑龙江省2006年冬季气温持续偏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基于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结合GIS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化气候值 年际距平空间插值法生成中国1951—2001年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年、季平均气温空间化数据,通过对近50年空间化数据的分析,认为近50年中,年、季的全国平均气温都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冬季增幅最大,为0.313℃/10a,夏季增幅最小,为0.152℃/10a,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08℃/10a。1980年代中期以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我国西南地区及西藏东南部和新疆西天山中段在不同季节都是主要的降温区域,而北方大部和西藏中西部地区在不同季节都表现为较强的增温趋势,我国东南地区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并不稳定,增温或降温的幅度都很小。暖冬事件在北方发生比较频繁,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较少,全国发生面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增幅为国土面积的8.6%/10a。冷夏在新疆南部、西藏西北部和东南部以及江淮一带发生次数较多,辽宁南部、新疆沙漠地区、西藏中部、青海东部、四川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最少。全国发生冷夏的面积不断减小,50年平均减幅约为国土面积的5.8%/10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