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9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2010年春季民勤加强观测实验的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民勤沙漠干旱区总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地区的紫外辐射进行了估算和模拟。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表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层云对两者的反射能力比卷云强。2010年6月紫外辐射的瞬时最大值为55.92 W·m-2,平均日总量为1.07 MJ·m-2,紫外辐射与太阳辐射比例的平均值为4.7%,其变化范围在3%~9%之间。根据晴空指数(Kt)与最大紫外辐射(UV0)及太阳总辐射(G)建立了民勤地区紫外辐射(UV)的估算方程:UV=2.94+1.22×(Kt×UV0)和UV=0.047G,均能较好地估计该地区的地表紫外辐射。由于受输入参数精度的限制,辐射传输模式SBDART低估了晴空条件下的紫外辐射,低估的总平均值为1.12 W·m-2(约5.6%),变化范围在-2.8~0.2 W·m-2之间。  相似文献   
102.
<正>1引言绥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4.0℃,≥10℃积温2400-2 700℃,无霜期120-140 d,日照时数2 600-2 900h。全市平均降水量483 mm,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 mm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7-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2013年绥化市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最为严重的汛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2011年5号热带风暴“米雷”、9号强热带风暴“梅花”和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共3个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的对比分析发现,这类热带气旋给山东半岛造成的影响表现出“先雨后风”的特点。在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的影响下,山东半岛的降水基本呈东西向阶梯型分布,同量级的雨带基本呈南北向分布,某地区降水的起止时间、降水量峰值和风速极值的出现时段与热带气旋距该地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热带气旋中心位置越过30°N和到达距某地区最近距离的时间对该地降雨的起止时间、降雨峰值和风速极值出现的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给河西走廊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4 座风能观测塔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的资料,分析了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年平均在0. 092 ~0. 158 之间,较国标有些偏低;10 ~ 30 m、10 ~ 50 m 和10 ~ 70 m 的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比非大风日偏小;低层风速垂直切变大,高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大风日10 m、30 m、50 m 和100 m 4 层的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 11,比非大风日偏小一半左右;在大风日,随风速增大,风速不均一性减小,风向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杨洪儒  王楠 《干旱气象》2014,(3):393-398
按照民航系统气象行业标准要求,结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具体情况,给出乌鲁木齐机场东南大风的定义,并应用乌鲁木齐机场1978~2012年间逐时观测的风速风向对机场东南大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入水跃理论和Froude数,对机场东南大风发生时的大气结构做解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代与2000年代至今,为东南大风的兴盛期,1990年代为东南大风的低值期;(2)东南大风主要集中出现在春秋季,其中尤以4月出现次数最多,占总出现次数的36.4%;(3)早晨至中午期间,东南大风多发且风速较大;午后至夜间,东南大风发生次数少,且风速也相对较小;(4)东南大风的持续时间以低于5 h为主,其次为持续11 h以上的大风,而持续时间在5~11 h之间的大风出现最少;(5)对于4月和11月而言,大风发生时达坂城与本场的气压差与同时次本场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0,(10):73-76
<正>在南极边缘的一个海域,叫做罗斯海,海面上漂浮着蓝色的冰山,有的冰山从天空看去,呈现出犬牙交错的锯齿状。这里是冰的沙漠,这里有6个月的极夜,有200千米每小时的大风,温度一般在零下40度以下,但是这里仍然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107.
陈峪 《气象知识》2020,(1):28-31
2019年,“暖”依然是我国气候的主旋律,全国年平均气温登上了1951年以来历史第五高位。一年中,虽然“暖”唱主角,但“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出来刷刷存在感,捣捣乱。“冷”自然是冷空气的产物,冷空气袭来不仅造成气温下降,还往往携带大风和雨雪,当冷空气威力足够强时,还会造成灾害。下面就按时间线来讲述一下2019年几次影响较大的冷事件。  相似文献   
108.
S波段天气雷达在夜间往往能探测到大量晴空回波。根据生物随风迁飞迁徙的定向运动特征,结合L波段无线电探空数据与2018年3—10月北京S波段天气雷达数据,分析晴空回波在不同时段、不同风向下的变化,讨论晴空回波产生原因。通过天气雷达数据发现,晴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在6—8月初明显小于5月与9月,呈回波强度低谷,同时在5月与9月晴空回波高度可达2 km以上。通过与100 m,750 m和1.5 km高度的探空风向数据对比,反射率因子平均值未展现生物定向迁飞活动所导致的强度变化特征,反射率因子分布不随风向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探空数据对比发现,温度垂直递减率与水平风切变大小的变化趋势与组合反射率因子变化趋势一致,认为北京地区晴空回波主要由大气边界层湍流造成。  相似文献   
109.
110.
利用2017—2019年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Ka波段云雷达资料,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激光云高仪资料,从强度、速度、线性退极化比以及晴空回波高度等方面,分析晴空回波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基于激光和微波对粒子半径和数密度散射的差异,区分云和晴空回波。结果表明:Ka波段云雷达探测到的晴空回波在边界层主要包含层状湍流回波和点状昆虫回波,且回波顶高在3000 m以内。晴空回波强度和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冬季回波顶高较低,夏季回波顶高较高,与地面气温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每年的1,2,11,12月几乎没有晴空回波,而7月和8月回波顶平均高度最高。晴空回波反射率因子为-40~-15 dBZ,其中层状湍流回波反射率因子概率密度峰值处反射率因子为-35 dBZ,点状昆虫回波反射率因子概率密度峰值处反射率因子为-30 dBZ。晴空回波垂直移动速度为-1.5~+0.5 m·s-1,整体呈下沉运动。层状湍流回波线性退极化比较点状昆虫回波稍大,一般为-10~-5 dB,点状昆虫回波线性退极化比一般为-15~-8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