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3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900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188篇
地球物理   705篇
地质学   2976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39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层状云数值模式与实际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进了一维层状云雨滴分档模式,利用雨滴分档模式在计算雨滴粒子谱型及数浓度自然演变方面中的优势,对吉林省长春市6月21日3个不同时刻的降雨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计算稳定,可以模拟出与实际降水谱型相接近的雨滴谱;对于层状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通过选用不同的上升气流速度方案,并将计算所得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廓线与实际地面雷达观测值相拟和的方法,从而为实现通过雷达回波与模式计算相比较来测量定量降水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可知,暖区碰并过程对本次降水的贡献在10%左右,与上升气流的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2.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敏  许力  宋文玲 《气象》2002,28(10):9-14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850hPa风场、50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概念模型,1998-2001年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3.
利用郑州市1951—2007年日平均气温资料,按照国家采暖规范从气候角度上确定了符合郑州特点的采暖初终日,较规定的初、终日(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有明显推迟和提前的趋势,并分析了采暖期长度及采暖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7.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初采暖期明显缩短,平均较80年代缩短了14d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近57a来采暖期气候条件的变化,并通过构建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指标,讨论这种变化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从科学角度提出节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4.
官晓军  覃靖 《干旱气象》2019,37(5):799-80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数据、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以及NCEP GFS分析场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对2016年4月26日影响福建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强度和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前期和后期的强度、结构、移动以及影响天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期阶段,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卷入以及近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低层切变线的动力抬升和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是造成飑线进入福建境内强度显著加强的主要原因;后期阶段,减弱的飑线与西侧福建龙岩和粤北地区的新生单体合并形成后部扩建型飑线,位置停滞少动造成闽中地区大范围强降水。利用改进的移动矢量计算方法得到的向前传播型和后部扩建型飑线的移速和移向与实况基本吻合,在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5.
"2005-05-31"暴雨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贵州气象》2005,29(Z1):28-30
通过对2005年5月31日贵州省一次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具有较为典型的冷锋过境的雷达回波特征,暴雨落区与雷达回波强度、移速有关,暴雨出现在逆风区附近.  相似文献   
176.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197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各气象站35 a逐月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对比分析表明:PDSI不是采用简单的时段平均,它考虑因子全面,除降水外,还考虑蒸散、气温等综合因素,并引入气候适宜值的概念,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能反映出干旱过程,具有更大的时空尺度.在夏季高温蒸发较大的地区,PDSI比降水距平百分率描述干旱强度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7.
环境风垂直切变与个例TC整个生命史中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选取2006年3个典型的TC个例(碧利斯、珍珠和桑美),分别作为强热带风暴、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代表,分析在TC整个生命史中环境风垂直切变与其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典型个例TC中,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TC的发展;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阻碍TC的发展;并且环境风垂直切变对TC强度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  相似文献   
178.
基于IBTrACS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在统计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发生年频次、发生位置、路径移动及强度变化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轨迹合成模型。模型包括生成模型、移动模型、消亡模型及强度模型4个部分,并从地理轨迹密度、年登陆率、登陆风速分布三个方面,对模拟的气旋路径与历史气旋路径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全路径统计模拟模型稳健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热带气旋的定量精细化的风险评估,能提高气旋风险灾害评估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9.
通过野外不同水位高程固定样地多次调查,结合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了不同水位高程下洞庭湖湿地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种群分布格局及生长动态.结果表明:(1)低程区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高程区;低程区土壤颗粒组成与高程区相比有显著差异,低程区土壤为黏砂壤土,高程区为粉砂土;低程区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pH值等与高程区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其硝态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低于高程区,全磷含量却恰好相反.(2)调查期间,南荻的分布格局随着植物的生长由均匀分布逐渐变为聚集分布,低程区聚集强度更大;(3)南荻的生物量和高度均随时间增长而迅速增加,且低程区的总生物量和增长量均高于高程区;南荻的密度和基径随时间增长而增加,之后趋于平稳,且低程区均高于高程区.结果分析表明,水位高程差异引起的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变化可能是影响南荻分布格局和生长动态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适度地调控水位、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可能是控制南荻群落扩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0.
武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武汉市区气象站及其周边4个县气象站1960-2005年的气温资料,计算了46 a及分时段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46 a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上升趋势为主,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 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强趋势,以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10 a、0.425℃/10 a和0.034℃/10 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和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 46 a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最近23 a快速增温所致,进入本世纪增温进一步加剧。 摘要 计算了武汉市气象站、周边4县气象站平均的1960~2005年间以及前后两半时段四季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6年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增趋势为主,平均气温倾向率为正,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2)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0.425、0.034 ℃/10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3)46年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后23年快速增温所致,前23年气温变化不明显。武汉市气象站气温资料严重地保留着城市化影响,建议尽快迁站。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