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6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文章对内蒙古110个气象站1971—2014年初霜冻日期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详细分析,表明平均初霜冻日期总体呈现推迟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市偏西部推迟幅度较大,并在1983和1999年分别两次从相对偏早期跃变为相对偏晚期。从年代际尺度上来看,近期内蒙古初霜日明显推迟。从多年平均初霜日空间分布来看,初霜冻从东到西出现。全区初霜日与9月欧亚500h Pa位势高度及850 h Pa水平风场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受到高压(低压)系统控制,对应于全区初霜冻日期整体偏晚(早)。与其相对应的当内蒙古地区受偏南风(偏北风)控制时,有利于(不利于)南部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内蒙古,导致初霜冻推迟(提早)。初霜冻偏早年与偏晚年9月500 h Pa高度场的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纬度环流系统对内蒙古初霜冻发生早、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2.
本文研究了2017年春季孟加拉湾小型暖池对热带气旋Maarutha(4月14-17日)以及热带气旋Mora(5月27-30日)的影响.利用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尽管春季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确实能引起海洋上层冷却效应,但是其冷却强度受到暖池强度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对比孟加拉湾小型暖池对两个热带气旋的响应情况,发现当春季小型暖池的温度大于31℃(热带气旋Mora期间),暖池效应能有效抑制海洋上层混合层的加深,降低热带气旋引起的潜热通量损失带来的冷却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593.
张盈盈  李忠贤  刘伯奇 《大气科学》2015,39(6):1059-1072
本文基于日本气象厅(JMA)的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加热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印度夏季风爆发过程的影响。EOF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高原感热加热的年际变化在高原中西部最为明显,这主要与局地地-气温差的年际变率有关。统计分析表明,当春季高原中西部表面感热偏强(弱)时,印度夏季风爆发偏早(晚),且高原中西部表面感热与ENSO事件无显著相关。春季高原中西部感热能够通过改变印度季风区对流层高层和低层的经向热力结构来影响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当春季高原中西部感热偏强时,造成的上升气流在高原以西的印度季风区北部下沉,通过绝热增暖引起局地对流层中上部的异常暖中心,令印度季风区对流层中上部平均温度经向梯度由冬至夏的季节性反转提早。同时,印度季风区北部的下沉运动能够抑制当地降水,令陆面温度升高,并通过非绝热过程造成对流层低层的异常暖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印度季风区的海陆热力对比。在印度季风区以北地区对流层高、低层异常增暖的共同作用下,印度夏季风提前爆发。  相似文献   
594.
春季北极涛动对盛夏长江流域地表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乐英  徐海明  施宁 《大气科学》2015,39(5):1049-1058
本文基于1958至2002年的ERA-40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年际增量方法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与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表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扣除前期冬季ENSO影响后,5月AO指数与8月长江流域地表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5月AO可通过影响中低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8月长江流域地表气温。当5月AO处于正位相时,在(10°~15°N)及赤道附近产生异常下沉气流,对应着西太平洋局地Hadley环流减弱,对流层底层出现了异常的反气旋性辐散气流。与之对应,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显著的东风异常。由于该东风异常位于5月气候平均的局地海表面温度(SST)极大值中心位置上,该东风异常可通过平流作用使得高海温不断地向西堆积,最终造成赤道西太平洋SST出现显著正异常。当该SST正异常持续至8月时,它通过Gill响应(Gill,1980)在其西北侧激发出气旋性异常环流,它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维持,进而造成长江流域地表气温正异常。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595.
利用BP-CCA方法,分析了1961-2005年间500 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与福建春季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为寻找降水预测的前兆信号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同时得出前兆因子对福建春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ENSO现象以及太平洋西风漂流区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96.
豫东平原春季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因干旱出现时段不同而异;在拔节期前出现干旱,对小麦产量结构影响较轻;拔节期以后影响程度最重。采取灌溉、蓄水保墒、选用抗旱小麦良种等技术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干旱或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97.
通过对双鸭山市50a春季降水的分析,评定出各时段的旱涝,并建立了预报春季降水、旱涝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598.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18年3—5月降水资料、1980—2018年高空资料、2000—2018年NCEP 1°×1°再分析资料,统计榆林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分析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榆林春季单站首场透雨出现较迟,平均出现在4月中下旬,从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首场区域性透雨历年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28日,平均间隔4a出现一次较早年,出现时间年际变化呈偏早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出现时间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春季首场区域性透雨环流形势分为高原槽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北脊南槽型和两槽两脊型。  相似文献   
599.
徐超  乔云亭 《气象科学》2018,38(3):281-292
基于1979—2014年中国756个站逐月降水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哈德莱中心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通过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1979—2014年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的年代际变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环流特征和海温异常信号。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的年代有着明显的差异,1979—1994年间,华南(SC)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强度较大,这与该段时间内春季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以及前期冬季南太平洋海温三极子(SPT)年际变化强度较大有关,西太平洋(WP)的冷(暖)SSTA会在局地激发出异常的下沉(上升)运动以及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并通过一个垂直环流,使得华南地区出现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导致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减少),前冬的SPT则通过影响春季WP的SSTA从而间接影响华南的春季降水。而1995—2006年间,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YZR)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强度更强,这可能是与这一时期年际变化加强的春季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有关,春季SIOD为正(负)位相时,副高异常偏强(弱)、偏西(东),有(不)利于太平洋上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同时中高纬西伯利亚高压脊偏弱(强),东亚大槽较浅(深),干冷空气偏北(南),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600.
对2008~2011年南宁冬春季雾天气进行分类,根据雾的成因分为辐射雾、平流雾和辐射+平流雾三类,分析并归纳出这三类雾形成的环流特征,雾出现时气压、气温范围和探空图特点,雾的出现时段和维持时间的活动规律,为更好地做好南宁雾预报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