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5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刘瑞娜  陈鹏 《气象科技》2016,44(6):1060-1065
基于2010—2014年安徽省78个市县茶园面积资料,把安徽省茶叶种植基地县划分为3个茶区。利用1980—2014年早春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茶区各基地县春霜终日、春霜日数和不同等级霜冻害发生频率,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a安徽省茶区平均终霜期南部早于北部;春霜日数皖西大别山茶区出现最多,皖南黄山茶区最少。特晚终霜日和偏晚终霜日的指标日皖南宣城茶区均明显迟于皖西和皖南黄山茶区。特晚终霜日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偏晚终霜日主要发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近35年轻度春霜冻皖西大别山茶区(六安)发生频率最高,中度和重度春霜冻皖南宣城茶区(绩溪)发生频率最高,轻度、中度和重度春霜冻发生频率均随年代呈下降趋势。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对安徽茶区基地县进行了春霜冻风险分析,得出其风险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可为指导春茶生产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218.
利用福建省内68个地面测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最低地表温度、天气现象、最低气温作为福建霜冻判别指标,探讨福建霜冻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形势。研究发现:1)福建年平均霜冻天数、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等值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台站海拔高度具有良好相关性。区域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总体分别呈推迟、提前、延长的变化趋势。2)全省大范围霜冻天气呈现发生频率低、过程持续时间短、总体逐渐减少的特征。3)霜冻越强,发生越晚,结束越早,且出现天数越少。4)随着形势场特征线略有南压,霜冻逐渐增强,反之减弱。  相似文献   
219.
奚子惠  管兆勇  张茜  陈丹萍 《大气科学》2016,40(6):1261-1272
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NOAA研究中心的CMAP(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定义欧亚—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指数IMAMEP,分析了春季欧亚—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迁移(MAMEP,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Mass over Regions between Eurasia and North Pacific)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存在一个纬向分布的欧亚—北太平洋遥相关型,且其可能对中国同期气候异常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春季MAMEP指数具有显著的长期趋势,同时还具有2~4年及5~7年的振荡周期及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垂直环流和波动运动对欧亚—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大气质量在欧亚西部低层异常辐合,高层异常辐散,在中、西太平洋地区低层异常辐散,高层异常辐合,在纬向上构成了顺时针的垂直环流圈,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质量变动与欧亚大陆上空的变动联系了起来。另外,来自西欧大陆的波扰能量可传播至北太平洋,有利于这些区域上空位势高度异常扰动的维持。IMAMEP与春季同期降水及地表气温异常关系密切。IMAMEP为正时,东亚以北地区、鄂霍次克海西岸以及西欧沿岸降水显著减少,欧亚西部及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850 hPa上西伯利亚受反气旋式环流控制,太平洋上空受气旋式环流控制,引起欧亚大陆北部地表显著增温,西伯利亚以东、我国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及韩国、日本南部地表显著降温。西欧—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大面积显著降温现象与这两个地区受异常反气旋东侧的偏北气流影响有关。这些结果有利于人们更深刻认识区域春季气候异常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20.
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大气科学》2017,41(4):727-738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IAP9L_CoLM,通过两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了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一组试验为常规后报试验,积雪是由模式陆面过程预报得到的,另一组试验为积雪试验,模式积分过程中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由微波遥感积雪资料替代,一天替换一次。通过分析两组试验后报结果的差异,来考察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3~5月)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欧亚大陆积雪模拟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春季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中、高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报性,模式对我国春季气温异常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可预报能力也有显著增强。对我国春季降水,虽然预报技巧较低,但引入较真实的欧亚积雪作用后,由于中高纬环流场预报技巧的改进导致降水的预测能力也有所改进。个例分析也表明,欧亚中高纬春季积雪异常模拟水平的改善导致了欧亚中高纬贝加尔湖及以南区域环流场可预报性的提高,最终使中国东部区域春季气候异常模拟技巧得以改善。以上结果也证实,欧亚大陆积雪是影响东亚区域春季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要提高模式对中国春季气候的预报技巧,积雪模拟水平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