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860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23篇 |
海洋学 | 8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48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81.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东亚地区上空5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场的时空联系和冷暖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后期春季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显的时空相关;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春季500hPa高度场,导致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弱),则后期春季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偏高(低),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偏高(低);加热场高度场一气温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联系,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异常,通过影响未来春季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CEP height, wind and OLR data, the influence of spring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SSTA on the seasonal change from spring to summer of eastern Asian circul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related to the warm (cold) spring SSTA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cyclone) circulation emerg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s, the strong
(weak)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locates to the west (east) of its normal position, which induces to the late
(early)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also shown that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of spring SSTA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on the spring seasonal change of eastern Asian
circulation will last till summer. 相似文献
183.
用综合平均法分析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连晴时期环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1980—1988共9年ECMWF的7层资料选出所有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这两类事例的逐日数据,分类对温、湿、压、风以及计算的速度势和辐散风,进行综合平均,探讨这两类事例期间环流特别是热带环流的差异。结果指出,这两类局部地区的天气现象与副热带急流、东亚Had ley环流、以及行星尺度辐散风场相联系。而这些行星系统的差异,除去强冷空气活动外,可能与副高中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4.
185.
本文使用戈达德对地观测系统(God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GEOS)全球三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了气象场驱动下1986~2006年冬春季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的流出通量,分析了流出通量的年际变率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偏多(少)的东亚气溶胶流出对应东北亚-西太平洋区域(Northeast Asia-western Pacific,NAWP)500 hPa定常波负值中心强度变强(弱)。NAWP区域500 hPa位势高度场负(正)异常还可能造成气溶胶流出路径的变化,即更多(少)的气溶胶相对于气候态偏北5~10个纬度的路径向太平洋区域传输。这种位势高度场上的异常伴随着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和大气斜压性异常,从而引起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流出通量及其路径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86.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诊断对2004年春季两次持续性增温过程及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温过程的降水强度、范围和落区等差异显著。前者造成了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并有冰雹相伴;后者则为一般性降水。在春季降水过程中,当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有热带低压云系存在时,对陕西的强降水有增幅作用;来自孟加拉湾700 hPa的偏西南急流和来自南海850 hPa的偏东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强降水的落区。700 hPa正涡度中心与垂直运动的上升区配合很好,涡度随着暴雨的临近明显增大,正涡度的增长,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7.
188.
本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等确定地面最低气温≤0℃作为秋季初霜冻日期,取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意义的 20个测站资料,分析初霜冻的分布规律,纬度越高的地区初霜冻出现越早,地势越低的地方初霜冻越迟,山区比平原明显偏早;同时用经验正交展开( EOF)的方法进行分析,秋季初霜冻出现除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外,还具有山区和平原以及东北和西南初霜冻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北半球 500hPa月平均环流场的分析,早霜年从前期到同期在黑龙江省北部高纬至极地有大范围的负距平区,说明早霜年的冷空气活动频繁;而相反晚霜年从前期到同期在黑龙江省北部至极地有大范围的正距平区,说明早霜年的冷空气势力弱;从环流特征量物理因子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秋季初霜冻早晚的因子有环流指数、鄂霍茨克海高压指数、阿留申低压指数、东亚大槽强度指数,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等. 相似文献
189.
对2000年春季一次高空槽快速移动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寻找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前期特征. 相似文献
190.
吾加阿布拉·白地 买提斯地克·买提克日木 阿瓦提汗·买吐肉孜 Wujiaabula·BAIDI Maitisdike·MAITIKERIMU Awatikai·MAITUROUZI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6,29(4):19-20
利用民丰县近48a霜冻气候资料,分析了初、终霜冻日及无霜期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相应防御对策措施熏分析结果呈示:民丰县近48a来初霜期呈偏晚趋势,终霜期略偏早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