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1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4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1735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25篇 |
海洋学 | 9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3篇 |
1948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113.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呼中林区是森林资源尚未大量开发的地区,目前有林面积达666771 hm2,木材蓄积量为65710 293m3.森林防火历来是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 据统计,当地进入春季(气温稳定在0℃)的时间是4月22日前后,而政府规定3月13日即进入春季防火期,提前准备好防火物资,人员进入防火状态.据资料分析,在1969~1996年的28年间,3月15日至4月10日这段时间,4月1日前仅出现过一次火警,占火警、火灾概率的2.1%(28年共发生103起火警、火灾),4月10日前共出现过4次,占5.2%.因此,过早进人防火期会造成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浪费.为了给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适时进入防火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防火期开始日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使用戈达德对地观测系统(God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GEOS)全球三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了气象场驱动下1986~2006年冬春季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的流出通量,分析了流出通量的年际变率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偏多(少)的东亚气溶胶流出对应东北亚-西太平洋区域(Northeast Asia-western Pacific,NAWP)500 hPa定常波负值中心强度变强(弱)。NAWP区域500 hPa位势高度场负(正)异常还可能造成气溶胶流出路径的变化,即更多(少)的气溶胶相对于气候态偏北5~10个纬度的路径向太平洋区域传输。这种位势高度场上的异常伴随着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和大气斜压性异常,从而引起东亚到太平洋区域气溶胶流出通量及其路径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6.
117.
新一代天气雷达谱宽资料分析晴空回波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的晴空回波谱宽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估算了不同高度的湍流耗散率,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低层的湍流耗散率明显增强,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18.
利用IAP9L-AGCM模式考察了模式中与南极涛动异常相关的海温敏感区,发现南半球高纬海温异常能够强迫出南极涛动异常,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太平洋南美型密切相关.研究了南极涛动异常对冬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亚洲北部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加强,能够引起北半球高纬环流异常和欧亚西风加强,以及亚洲北部地表气温和850 hPa气温显著增温.数值模拟支持了已有的诊断结果,也证实了冬春季节南极涛动异常下两半球高纬间的经向遥相关存在. 相似文献
119.
江南华南暴雨频繁北方连遇沙尘天气——2006年5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略多于常年同期;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7℃。月内,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南方地区暴雨天气频繁,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降水偏多,旱情缓和或解除,但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或发展;台风珍珠在广东沿海登陆,初台登陆时间早,强度强;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多;陕西、江苏、上海等10多个省(市)局地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甘肃、青海、云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发生低温冷冻灾害。 相似文献
120.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