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2篇
  免费   1601篇
  国内免费   2664篇
测绘学   2483篇
大气科学   2357篇
地球物理   1002篇
地质学   3145篇
海洋学   2747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670篇
自然地理   858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产品许多都采用了焊接结构。为了保证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焊缝进行l00%的无损检测。然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精密电子束焊件,由于产品尺寸小,加之焊缝周围结构的遮挡,使常规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工业CT技术具有不受试件材料种类、形状结构及表面状况限制的特点,能给出与试件材料密度及尺寸特性相对应的断层扫描图象,分辨率高,在检测复杂构件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本文介绍了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焊接件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要求,研究了卫星产品电子束焊缝的工业CT检测方法,包括设备、对比试样、检测工艺、评定方法等,并通过电磁阀、喷注器、自锁阀、减压器、加注/排放阀、单向阀、气滤、过滤器等具体产品检测实例,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工业CT是检测航天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结构件焊缝缺陷的理想手段,其成象直观,缺陷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果可靠,完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累计用工业CT检测卫星产品数批若干件,检测焊缝上千条。剔出有超标缺陷的产品40件,避免了隐患。经过工业CT检测的产品,己在"返回式卫星"、"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资源一号"、"中星-22号"等型号卫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42.
基于地质异常的"5P"找矿地段的定量圈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其规模,地质异常被划分为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地质异常、局部地质异常和显微地质异常.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对不同等级的矿产资源域(体)具有对应控制关系.即全球性地质异常控制洲际成矿域的分布,区域地质异常控制成矿省的分布,局部地质异常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分布,查明这种对应控制关系是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前提;显微地质异常是矿体空间定位的标志.基于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提出的"5P"找矿地段是成矿可能地段(Probableore-formingarea)、找矿可行地段(Permissiveore-findingarea)、找矿有利地段(Preferableore-findingarea)、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Potentialmineralresourcearea)和矿体远景地段(Perspectiveorebodyarea)."5P"找矿地段概念及其定量圈定与评价方法是对矿产勘查全过程的系统概括.以山东省鲁西隆起区金矿系统定量勘查评价为例阐明了上述地段的定量圈定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43.
本文采用蚀源区判别图解QFL和QpLsLv、微量元素图解Th -Co -Zr/10、常量元素图解K2O/Na2O -SiO2 和野外地质实测剖面等方法 ,对比如、措勤地体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证实了在T3-J1 以前比如地体位于措勤地体的北部 :J2 -3 时随着班—恕缝合带的拉张 ,比如地体开始右旋向东滑动 :一直延续到J3-K1 时 ,班—怒缝合带闭合 ,比如地体才就位于目前位置。最后应用1/ZTR指数推测了比如地体在J2 -3 时滑移点的大致位置 (E90°49,N31°34)。  相似文献   
944.
利用新近公布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青藏高原北部及高原内、外流区域进行大尺度定量地貌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地貌演化上的阶段性。在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局部地区绝对高程增加的同时,地势起伏反而变缓。这些地区水系的发育程度普遍较低,剥蚀物质往往只经过近距离的搬运仍滞留在逆冲褶皱带内,山间盆地和平地成为山间小河的侵蚀堆积基准,因此“削高填低”的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地形起伏。高原平坦地势是伴随着造山过程及之后的高海拔侵蚀基准和内流型水系条件下“削高填低”剥蚀过程的结果。我们认为高原内部为现今仍在承受剥蚀的地势平坦面。它的形成具穿时性,是内流型水系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弱化的结果,不直接反映海拔的高低。如果平坦侵蚀面的形成与海拔高程无必然的关联,或侵蚀面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形成,而不一定代表以海平面为基准的准平原,那么它就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参照面用于直接示踪和约束高原的抬升量和抬升时间。  相似文献   
945.
廖欣 《矿产与地质》2006,20(3):304-308
文章对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立法的历史继承性、时代特征、宪法依据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剖析了其立法上的有关局限性,尤其是在综合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矿业权之权利属性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分析,为完善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的构想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6.
利用东北地区1°×1°深至400km的三维Vp(km/s)值数据,选择互相垂直的2条有代表性的剖面,初步建立研究区构造圈、均匀层基本结构模型;利用8套沿不同经纬线的剖面Vp值分布,勾绘出研究区深至过渡层的结构模型谱;进一步综合得到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模型。东北地区的B″层可能由3部分组成,即下部的低速带,中上部的中速、低速相间互层带和上部的增速带,B″层底界面是区分B″与B'″层的稳定的标志,上部的增速带速度与B'下部速度值接近,按照传统认识,那里是岩石圈底界面的位置,东北地区B″层顶界面形态可能存在不连续或剧烈变化的部位。B″层上中部的宽广的分布边界形态及其变化,可能反映软流圈对周围地球物质的同化熔蚀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为固体矿产提供物源,也对油气矿产形成起加速作用。岩石圈结构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它包含软流圈层对上覆地球物质的影响,并对油气、固体矿产存在一种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7.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合.成矿作用共划分为3期8阶段,矿石由3类11亚类型组成,体现出复杂改造的成矿过程.矿化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集中在199~300℃,成矿压力为370×105~820×105 Pa,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盐度3.27(NaCl)%,中晚期5.25(NaCl)%;6件矿化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为-7.86‰~0.37‰,δDH2O为-80.70‰~66.30‰,具有由大气降水向右横向漂移的以天水为主的成矿流体受到较强烈的改造;金矿床属于热水沉积-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粒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8.
新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新三氮烯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在混合表面活性剂OP-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于pH=7.4的Na2B4O7-KH2PO4缓冲介质中,该试剂与汞生成1∶2的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9×104L.mol-1.cm-1。汞量在0~0.64 mg/L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相符,5次测定的RSD<5%。  相似文献   
949.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950.
谢群 《铀矿地质》2006,22(2):125-128
本文总结了粤北喀斯特地区某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论述了喀斯特地区的溶洞特征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