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9篇
  免费   1604篇
  国内免费   2681篇
测绘学   2509篇
大气科学   2363篇
地球物理   1011篇
地质学   3165篇
海洋学   2798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680篇
自然地理   873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732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在这一El Nino事件期间,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30%,45%,498%和55%,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与正常年份相比,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另外,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在三项中,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闪电活动对ElNino事件的响应最灵敏.但是,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2.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以及物理量的诊断对1999—07—13吴旗、盐池大暴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这次局地对流性暴雨产生的有利环流背景、中小尺度系统及动力学特征。前期中高层的下沉扩散运动、对流层内温度扰动及下界层内中小尺度系统产生,对局地性暴雨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暴雨落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3.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图像杂散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GMS 5原始数据、GMS 5展宽数据、FY-2A展宽数据和FY-2B展宽数据, 采用伪彩色增强和灰度直方图分析方法, 分别对这4种数据的红外、水汽、可见光通道图像进行了针对杂散光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杂散信号来源分析。分析表明这三颗静止气象卫星的图像中都存在一定的杂散信号。该文提出了解决杂散光问题主要依靠优化辐射计光路设计; 地面系统在实时处理、展宽图像时采取简单剔除处理, 可以减小或消除图像冷空间区域的杂散信号, 但是去掉地球圆盘图像内部的杂散信号将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64.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5.
SARS流行时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艳玲  寿绍文  张鹏  陈铁 《气象》2004,30(2):46-49
对 2 0 0 3年 1~ 5月我国大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疾病流行时期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气温偏高、空气潮湿以及冷暖多变的天气可能为SARS疫情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66.
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红  刘勇  何金海 《气象》2004,30(6):24-27
利用近 5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安徽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解释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近 50年来安徽夏季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水则呈增加趋势 ,两者变化是相协调的。目前夏季温度处于较低的气候基本态 ,降水处于高基本态。 (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 ,其变率都在 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 ,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期。降水的“两高”(高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 )结合决定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出现的必然性 ;温度的较低基本态决定了“凉夏”背景 ,但由于基本态的回升和变率的加大 ,仍会出现像 2 0 0 3年夏季的若干高温天气。 (3)最大熵谱估计表明 ,安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 2 5年 ,反映了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2-[2-(6-氯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Cl-BTAEB)与Ni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7.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试剂与Ni2+形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组成为n(Ni2+)∶n(6-Cl-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6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9×105L·mol-1·cm-1,Ni2+浓度在0~4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用铝合金和合金钢中的微量镍验证该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推荐值相符,6次测定的RSD<2%。  相似文献   
168.
按构造环境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铜镍型矿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了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9.
Sewage sludge ash (SSA), the waste generated in sewage sludge incineration, was obtained from Wuh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used as a low-cost sorbent for removing Cu(Ⅱ) from wastewaters. The sorbent was first modified with 5 % sulfuric acid to increase its sorption capacity.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osity, cation-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ZPC of the sorbent were measure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solution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on sorption.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well described the Cu(Ⅱ) sorption proces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values of 0.993 4 and 0.989 9 respectively. And the sorption process follows the Lagergren 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 The equilibrium sorption capacity of acidified SSA to Cu(Ⅱ) is estimated to be 7.78 mg/g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0.
鄂栋臣  沈强 《极地研究》2004,15(1):1-10
本文在简要叙述条带噪声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南极地区的ASTER 1A的可见光影像中出现的条带噪声的现象 ,通过设计了基于切比雪夫窗、凯瑟窗的FIR滤波器和约束最小二乘FIR滤波器对其条带噪声进行剔除 ,这两种滤波器能够尽可能地剔除条带 ,同时使影像的灰度分布发生最小畸变。并通过与其他方法 (例如 :低通滤波 ,直方图匹配等 )比较 ,说明这两种滤波的方法优于其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