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0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测绘学   1249篇
大气科学   904篇
地球物理   2189篇
地质学   2280篇
海洋学   698篇
天文学   586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59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研究并建立采自胶州湾的11株大小存在差异的新月细柱藻单克隆培养体系。对其核编码的SSU rDNA基因和叶绿体编码的rbc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1株C.closterium的SSU rDNA基因和rbcL基因存在很大的序列变异。依据rhcL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变异则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分别通过两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将11株C.closterium分成相同的6个分支(clade)。通过SSU rDNA基因构建的NJ树将所有的细柱藻聚为一支。SSU rDNA基因NJ树将细柱藻分为2个明显的支系(lineage):支系Ⅰ由12株C.closterium组成,包括本实验分离到的全部11株C.closterium,该支系中部分节点没有得到较高的支持率(〈50%);支系Ⅱ包括2株C.closterium和1株C.fusiformis。在rbcL基因NJ树中细柱藻也形成2个支系,11株C.closterium组成1个支系,系统树中每个节点均得到很高的支持率(〉70%)。统计分析表明,支系Ⅰ中株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其它微藻种的种内变异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分析结果证实C.closterium实际上是1个种复合体(species complex),可以被细分为若干个种。  相似文献   
32.
青岛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青岛市大气污染监测资料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建立多种预报模型 ,有原序列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法以及自回归预报法等 ,最后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模型。连续预报试验表明 ,综合预报模型优于任何个别预报模型 ,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利用马尔可夫概型对污染状态 (轻、中、重 )进行了分级预报试验 ,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蚶科贝类的一种大型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南部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生活在3~50m(多为20~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但有有关关其其自自然然群群体体的的遗遗传传变变异异及及群群体体间间遗遗传传分分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不不多多 ;;同同时时,,作作者者和和日日本本研研究究者者发发现现,,中中国国、、韩韩国国和和日日本本魁魁蚶蚶群群体体在在形形态态和…  相似文献   
34.
Litt等[1]1989年在心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内扩增了一种2核苷酸重复并创造了"微卫"(microsatellite)这个名词.后来,Edward等[2]称微卫星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现在人们一般把微卫星定义为1~6 bp 基元组成的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35.
一种基于BP算法学习的小波神经网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发展 Szu的基于信号表示的小波神经网络 ,提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小波网络模型 ,网络隐层采用框架小波函数、输出层采用 Sigmoid激励函数 ,并选用“熵误差函数”以加速网络的学习速度。奇偶判别和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例子的实验结果表明了它具有良好的函数逼近能力和推广能力 ,收敛速度和均方误差均优于相同结构的多层感知器模型。  相似文献   
36.
能语言是一般描述系统的一种方法 ,因为所有现象都伴随着能的转化[6]。整个世界生态系统的功能几乎毫无例外地取决于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其中 ,最大量的能量是由生活在海洋有光照的表层水中的微小浮游植物固定的[8]。因此 ,作者以胶州湾为例 ,尝试考虑太阳的热能给水体的能量输入及对水体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影响 ,认为光不仅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能源而且是水体贮藏热能来提高水温的来源。本文用模型框图进行分解讨论光照时间、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 ,以阐释胶州湾光照时间、水温影响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37.
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进行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杀灭藻液中的褶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质量分数为1.25%.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根据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两端序列设计引物,以假单胞杆菌(Pseudonmonas XM)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utD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的gutD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M101后检测其蛋白表达及菌株生长耐盐性。  相似文献   
39.
贺电  吴后波 《海洋科学》2007,31(3):76-81
在动植物病原体的检测中,方法学历经了生物培养、显微镜观察、生化检测、免疫学到分子生物学几个阶段的变更,朝着更特异、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集成化、微量化、定量化、费用低廉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病原检测主要依据致病病原体在介质或细胞中的培养、分析病原体表型或血清型特征,或采用组织学检测病原体对宿主器官的影响[1]。这类方法耗时、特异性和灵敏度低,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快速检测工作的需要。免疫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检验时间,就灵敏度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要高于免疫荧光、反向免疫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病原体方法[2]。  相似文献   
40.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