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鉴于陆气相互作用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重要作用,利用ERA5-Land陆面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基于敏感度的中国区域夏季地表气温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耦合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耦合过程指标定义的陆气耦合强度在中国区域呈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基于潜热通量的陆面变量—地表气温耦合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基于感热通量的陆面变量—地表气温耦合的“热点”区域则主要分布在河套—内蒙古地区、新疆西南部地区,以及长江以南部分区域。这说明夏季地表气温对陆面变量异常的敏感度的区域差异,与不同区域陆面异常影响地表气温的主导过程密切相关。此外,陆气耦合强度的强弱还随时间尺度而变化,其中月—季节尺度的陆气耦合强度要明显弱于日、候及旬尺度的耦合强度;就日、候及旬时间尺度而言,基于潜热交换过程的陆面变量—地表气温的耦合强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弱,基于感热通量的陆气耦合强度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也随时间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但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则表现为随时间尺度增加逐渐增强。相比较于表层土壤湿度与地表气温的耦合强度,次表层土壤湿度与地表气温的耦合强度在中国西北地区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42.
利用1951~2020年中国观测站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年代际时间尺度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1986年前、后为两个年代际时间尺度阶段,各阶段内前冬(12月)与后冬(1~2月)气温异常反位相年的比例均高于同位相年。1986年之前,季节内的优势空间模态为前冬全国冷(暖)转为后冬南方暖(冷)的可能性大,即南方地区季节内变率大;而1986年之后的优势空间模态为前冬北方冷(暖)转为后冬全国明显暖(冷)的可能性大,即北方地区季节内变率大。冬季气温的季节内变化显著受到冬季风系统关键环流季节内变化的影响。对应优势模态的正异常年份,1986年之前,欧亚中高纬地区对流层环流异常信号从前冬到后冬显著性减弱,其中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环流调整更明显,副热带高度场增强,热带东风急流北扩,前冬到后冬的环流调整有利于前冬全国大范围偏冷而后冬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升高,造成南方地区季节内反位相变率增大。1986年之后,欧亚高中低纬地区的环流异常从前冬到后冬显著性增强,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发生较大调整,而低纬度的环流变化不大,北方地区前冬冷到后冬全国明显转暖,造成北方地区季节内反位相变率大。即副热带环流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别在两个年代际尺度阶段南方和北方的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中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real winter(December,January,February) Aleutian Low(AL) and the simultaneous Australian summer monsoon(ASM) is explored in this study.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North Pacific index(NPI) and ASM index,the bulk of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fter late 1970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cipitation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between typical negative and positive NPI years appear over the ASM area.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ircu...  相似文献   
344.
The impac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TH) on precipitation was investigated on a daily timescale using matched NCEP and 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 datasets. Comparison of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under STH conditions with that under non-STH conditions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STH conditions has a limited impact on local precipitation. In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and the 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NASH), precipitation was only 30% lower under STH conditions than under non-STH conditions. The STH conditions had somewhat more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but it was still 50% less than the intensity under non-STH conditions (mean of roughly 5 mm d^-1). Precipitation under STH conditions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vertical motion. Active updrafts occurring even under STH conditions are essential for frequent occurrences and moderate intensities of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345.
冀州市1955-200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5--2009年月降水和年降水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冀州55年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冀州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通过分析小波方差确定一个时间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结果表明: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各季节和年降水均存在8~12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其次,4~6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346.
采用中国强沙尘暴序列及其支撑数据集,对1958—2007年中国沙尘暴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中国沙尘暴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和总体变化趋势,给出不同时间尺度下沙尘暴变化的突变点,并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中国沙尘暴呈明显振荡式减少趋势,距平值在1985-1986年出现转折;50a中沙尘暴变化呈现从多到少的振荡形式,其减少趋势的振荡变化主要受6—8a和2~3a尺度变化的叠加影响,6~8a尺度变化出现了4次突变;1966、1985和2001年沙尘暴出现较强的变化是多时间尺度叠加的结果。2008年后的10~15a中,沙尘暴总体减少趋势将减缓,其平均值在1958-2007年平均值和1983-2007年平均值之间,2011年前后可能出现一个接近2001和2002年平均情况的峰值,随后仍和缓减少。  相似文献   
347.
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本文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监利水文站1951~2006年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监利站年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0~30年、15~20年、5~10年及5年以下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为17年,第二周期为7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自2006年以后的6年左右,监利河段年径流量将处于一个相对偏枯期.  相似文献   
348.
与时俱进的时间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对高精度时间频率提出了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推动了高精度时间频率领域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简要介绍时间尺度、UT1的测定技术、守时钟、时间同步技术和授时手段各方面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并展望未来时间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49.
贵阳近八十年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益兰 《贵州气象》2001,25(2):10-14
对1921-1999年贵阳市年、月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统计和小波变换。结果表明:温度增暖期和变冷期与小波波幅中心间的周期增长、波幅加强有关。除春季外,其余季节和年气温变化均以16年左右尺度的冷暖交替表现出明显周期特征,32年周期特征也较明显,其余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不明显,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频率突变。春季气温变化则以8年周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50.
冰川学家、极地工作者和某些地方的山前居民成为冰川快速移动的见证者。冰川以静止到移动状态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可从一个世纪到10年,或者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与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