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2篇
  免费   2111篇
  国内免费   2520篇
测绘学   1250篇
大气科学   1700篇
地球物理   1166篇
地质学   7123篇
海洋学   1102篇
天文学   360篇
综合类   976篇
自然地理   2656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863篇
  2021年   927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791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42.
943.
华南铀矿省铀矿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0,6(5):265-273
华南铀矿省内已发现的工业铀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砂岩型。在空间上。铀矿床受环形及线性构造控制,并受上地幔构造制约。幔凸、幔凹阳地幔变异带互相交错,造成本区地幔的极不均一性,这是本矿省成矿的深部地质构造背景。通常铀矿床呈面型成环状分布,大型环形构造控制铀矿省,中型和小型环形构造控制铀矿田和矿床的产出。  相似文献   
944.
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和组合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通过对渤海湾地区东营盆地沙三段的研究,区分了深湖相泥岩的岩相类型。根据各类岩相的结构、沉积构造和层序、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矿物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对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讨论了各成因系列的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盆发展不同阶段由于盆地地形、湖水性质、骨架沉积体系的改变及深湖相泥岩成因类型组合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45.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946.
本文通过对京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的研究,认为本区寒武—奥陶系普遍经历了海底、大气淡水、埋藏及表生成岩环境,其间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白云岩化、压实-压溶、溶蚀和破裂作用。在这些成岩作用的改造下,岩石孔隙度从大于20%下降到1.5~5%,其中在中新生代孔隙相对较发育。  相似文献   
947.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相似文献   
948.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相似文献   
949.
霍山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诱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霍山地区自1970年以来多次发生震群活动。这些震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1°20′—31°31′,东经116°00′—116°15′范围内,而其中80%的小震又都集中在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桃源河所围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950.
徐克勇 《西北地质》1990,(4):18-23,17
本文根据秦巴地区岩金矿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区内划分了4个岩金分布区(带)。提出了北部岩全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浆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南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西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断裂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中部岩金带是主要为受地壳深部岩浆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地带。从地壳发展演化的角度研究、讨论了各岩全区的形成、分布是区内南、北和东、西地质构造差异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