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6篇
  免费   1899篇
  国内免费   2559篇
测绘学   765篇
大气科学   3392篇
地球物理   1786篇
地质学   4828篇
海洋学   2484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773篇
自然地理   2140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6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99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文章对1980年以来不同区域尺度,包括全球、各大区以及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自198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十年出现一次储量跃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储采比一直稳定在40年以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大区尺度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不均衡,且探明储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中东一直是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中南美洲地区。中东、北美占世界比重先升后降。非洲和中南美洲稳步提升,亚太地区持续下滑。(3)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储量前4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53.75%,储量超过10亿吨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石油开发的基本格局。从各国演变来看,世界石油储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中东、北美向中亚、俄罗斯和中南美洲等转移。  相似文献   
992.
弧形间隔排桩-桩顶拱梁空间抗滑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伟  邓荣贵 《岩土力学》2013,34(12):3403-3409
为充分利用地形、地质结构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优化直线排桩的不利受力状态和提高其整体稳定性,提出了弧形间隔排桩-桩顶拱梁新型空间抗滑结构,即根据滑坡地形及地质条件弧形布设抗滑桩,桩顶设置连系梁,连系梁两端设置抗力桩,形成空间结构以抵抗滑坡推力。以抗滑桩与连系梁之间的作用力为冗力,分别建立了连系梁和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并对连系梁的内力和抗滑桩的位移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连系梁与抗滑桩连接处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力法典型方程求解冗力。最终得出了连系梁的弯矩、剪力和轴力以及抗滑桩的位移、内力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并与悬臂桩及直线排桩-桩顶连系梁抗滑结构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抗滑结构中弧形连系梁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弧形连系梁对抗滑桩的位移约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重力模型是重要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已经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重力模型应用中,结果对参数的敏感性较高,不同的参数设置就可能导致结果体系的巨大差异,故精确的参数是重力模型应用的基础.许多研究关注了重力模型参数的提取,但限于数据等因素,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采用2010年城市间铁路客运量作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反映,以城市市辖区居民总可支配收入作为城市的“质量”,刻画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进而通过回归分析考察重力模型的参数结果;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工具,分析重力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空间差异并得到可视化结果.相比于既有研究,本文在变量选取中增加了城市间列车交流频次这一变量,与平均运行时间结合共同反映城市之间的“距离”,使模型拟合结果得到较大改进.结果表明,重力模型参数取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的重力模型参数可能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将重力模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不能忽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4.
台湾海峡1998年夏季温盐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夏季台湾海峡调查所得到的温盐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的温盐场特征。结果表明:(1)海峡西部主要为低温高盐水分布,而在海峡东部则是受高温低盐水控制。(2)海峡西部表层水体的低温高盐特征反映出深层在台湾海峡不同区域沿陆坡爬升的动力特  相似文献   
995.
郭建春  庄园  刘超 《岩土力学》2015,36(11):3315-3321
酸压改造后的酸蚀裂缝是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研究流体在酸蚀裂缝中的流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目前裂隙流动研究中的4种常用控制方程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确定了Navier-Stokes方程为酸蚀裂缝流场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为了分析酸蚀裂缝流场分布规律以及非达西效应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两种不同刻蚀形态的酸蚀岩样壁面进行了实体重构,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不同流量下的酸蚀裂缝流动试验。结果表明:酸刻蚀形态和裂缝接触关系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较大。隙宽分布平滑的均匀刻蚀裂缝,其流态稳定、曲折度低,但由于裂缝开度较窄且比表面较高,边界层效应明显,流体流动时产生的黏滞阻力较高;沟槽裂缝曲面粗糙,隙宽分布复杂,流体流动时流态不稳定,曲折度高,在高流量下会产生明显的涡流流动,增大惯性阻力。裂缝通道存在缩颈现象会引起流体绕流和多次加减速,产生额外的压力损耗。随着模拟流量的增大,压降与流量会逐渐偏离线性关系而呈现出非达西流动现象。酸蚀裂缝壁面越粗糙,产生非达西效应时的临界流量和临界雷诺数就越小,在相同流量下非达西效应就越强烈,导流能力下降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996.
沾化凹陷垦西地区位于渤南洼陷与孤岛凸起过渡的斜坡部位,油气丰富,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通过构造,沉积特征综合分析,对该区构造单元进行了重一,自南向北依次划分为三合村洼陷,垦西突起和北部缓坡断阶睛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998.
以和田地区七县一市作为研究基本单元,根据1995-2014 年人口、GDP和人均GDP面板数据分析了其人口与经济发展演变特征,通过人口经济一致性指数、偏离度指数和Pearson 相关系数探讨了和田地区人口经济分布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近20 a 来和田地区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各县市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水平差异较大并呈现扩大趋势,总体上东部地区人口集聚低于经济集聚,中部地区人口经济集聚基本一致,西部地区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总体呈变弱的趋势,人口经济分布差异的变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大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是造成和田人口和经济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沙四段地层中,常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详细观察表明,这些滩坝砂体在垂向上常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且对滩坝砂体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高频基准面的变化与米兰柯维奇轨道气候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砂体规模的滩坝砂体在平面展布上又有着明显的对称性.这些都表明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升降转换的相对稳定期,同生断层活动产生的陡坎或隆起会有助于滩坝砂体的富集.可根据滩坝砂体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方式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000.
江苏省夏季最高温度定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梅  濮梅娟  高苹  沈树勤  孙燕 《气象科技》2008,36(6):728-733
以江苏省徐州、南京、射阳3个探空站2002~2006年7~8月逐日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了影响最高温度变化的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以徐州、南京、射阳3地为中心的区域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回归效果和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剖析了其用于实际预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同时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动力数值预报结果相结合,利用高斯权重插值方法将预报场的格点资料捕值到江苏各站点,通过PP法,完成了江苏省最高温度的定量预报.预报当天最高温度误差在1℃以下的概率为5O%左右,2℃以下概率在8O%左右,该方法可用于最高温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