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分析文登近30a 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198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文登198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年降水量不均,但总体呈增多趋势,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年均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趋势略有下降,但不明显。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应及时调整种植抗旱、耐涝作物,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2.
中国黑戈壁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1年中国黑戈壁地区1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照多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近52a来日照时数减少的变化并不明显,其趋势变化率为-2.0h/10a,远小于周边地区。四季之中,春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他三季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不同区域,年日照时数变化也不相同。黑戈壁地区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对上杭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0年近30a的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上杭县30a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4.6h/10a,约每年减少2.5h,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减少明显.(2)春、秋季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冬季日照时数略有减少,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3)1~3月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4~7月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7月达到全年最高值.(4)总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日出日落时间也是影响日照时数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秦岭南北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838.7 h,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减格局,按各分区日照长短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均以秦岭以北的日照时数最大。(2)近52 a各区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绝大部分站点呈下降趋势。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以北>秦岭南坡,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日照下降更明显。春季47%的站点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站点集中于中部地区;夏季98%的站点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3)年尺度、春季和夏季突变年份集中于1978-1981年间,秋季的突变特征不甚明显,突变年份和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可言,冬季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4)绝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与风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升温率略高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率.珠峰地区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青海高原近40年来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唐红玉  李锡福 《高原气象》1999,18(2):230-235
利用青海1959 ̄1996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总云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在剔除台站迁移较大的站点之后,对青海高原近40年来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来青海高原最高气温秋冬季为弱的升温趋势,春季则为明显的降温趋势。最低气温各季都为升温趋势,秋、冬季最为明显,春、夏次之。无论最高、最低或是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都是高海拔地区(3000m以上)  相似文献   
107.
近50年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纪50~8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90年代以负距平为其主要的年际变化特征;90年代夏季日照明显偏少,60年代冬季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9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少年,夏季日照时数仅在2000年出现了异常偏少现象,而冬季日照时数多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50年代。年平均总云量减少趋势明显,低云量下降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8.
区域日序、时序光合有效辐射的准确估算是揭示区域农林产量、品质形成机理不可或缺的数据源.基于广西武鸣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日序及其各时次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曝辐量与其对应的日照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日序及其各时次的晴空指数与其对应的日照百分率呈现二阶函数变化,而日序及其各时次的光合有效系数与其对应的晴空指数的自然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尤以农作物、林果等主要生长季的4-11月期间效果最佳.由此而构建的基于日照时数的日序及其时次光合有效辐射估算模型,对弥补农林产量、品质构成的光合作用影响机理研究等所需的基础数据源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20年气候资料以及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的精细化空间插值技术对近60a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气候舒适度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1)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平原地带呈双峰双谷的“M”型,山区为单峰单谷的“∩”型。(2)受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大、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的综合影响,近60a平原地带春、秋、冬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P=0.05)增大,夏季显著减小;山区夏、秋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增大,冬、春季变化不明显。(3)近30a(199l-2020年)较前30a(196l-1990年),春季和秋季平原地带气候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m,山区气候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50-100m;夏季北部平原气候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m,山前倾斜平原至中山带的气候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约100m,高山带气候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也向高海拔抬升并压缩了50-100m;冬季虽气候舒适度指数有所增大,但全市属于气候不舒适区的状况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0.
利用2016年8—12月北京观象台直接辐射传感器、FS-RZ1型日照计以及暗筒式日照计观测数据,对3种测量设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传感器两两对比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在雾霾日明显高于无雾霾日。在雾霾日,自动跟踪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值比另外两种偏高,FS-RZ1日照计比暗筒式日照计测量值偏低;在无雾霾日,FS-RZ1日照计测量值比另外两种测量值都要偏低,暗筒式日照计比自动跟踪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值偏高;暗筒式日照计受日照纸人为制作因素影响,测量值会出现高低不均。FS-RZ1日照计受多云天气影响,测量值会偏低。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方式最贴近WMO对日照时数的定义,但在出现机械跟踪偏差时,测量值会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