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河套灌区立体多熟种植亩产超吨粮田中主栽作物小麦、玉米的主要农艺措施(氮肥、磷肥、小麦播量、玉米密度)进行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确定了各因子的最佳数学模型及优化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62.
论内蒙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旋转构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旋转构造体系”在本区铜、锡的成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控制着地层、岩脉、构造与矿脉的分布及产出.区内主要构造格架的特征表现为:在海西期构造的基础上,燕山期发生旋转,即在F1、F2等NE向压扭性左行断裂构造夹持的地块因剪切作用而发生整体顺时针的旋转;形成的配套构造包括呈羽状排布与同步剪切的近SN向的F3、F4、F5、F6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矿脉主要充填于该组中);同时造成矿区内地层、岩脉的走向与区域上的走向的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963.
岩石圈相对于下伏地幔向西净旋转尚属有争议的现象。首先归因于潮汐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地幔对流产生的动力作用所致。尽管对于地壳的向西构造漂移已引起若干地质、地球物理的争议,但这一现象仍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差异旋转由以下3种作用引起:(1)岩石圈上的潮汐扭转力产生一种向西的扭动力,使地球自旋速度降低;(2)致密物质向地幔和地核下沉,使惯性减小,地球旋转加速,这仅部分地平衡潮汐的拖拽力;(3)软流圈内有一薄层(3~30km)黏性极低的水道,剪切生热和机械疲劳使其中的1、2条水道长年存在,在岩石圈内形成拆离带。(摘译自《美国地质学会通报》20…  相似文献   
964.
通过构造岩鉴别岩石动态重结晶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如书,包含着丰富的地球演化信息。通过破解这本天书,地质学家得以了解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质过程。构造岩中的显微构造是“写在岩石中的变形过程”。通过显微构造观察,可以了解岩石矿物的变形机理。以天山造山带内发育的糜棱岩为具体实例,介绍了中、下地壳层次变形岩石动态重结晶的机理及形成的相关显微构造的特点。由于构造岩均是经历过重结晶作用的产物,显微观察只能揭示变形矿物重结晶的机制。在中、下地壳层次,矿物动态重结晶的主要机理分为3种(从低温到高温):膨胀鼓出(BLG,又称膨凸)、亚晶粒旋转(SGR)和高温颗粒边界迁移(GBM)。这3种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显微构造:BLG形成近等粒交叉舌状构造;SGR产生定向排列的拉长新颗粒条带;而GBM造成典型的具不规则状颗粒边界、大小悬殊的新颗粒组合、颗粒内部波状消光不明显的显微构造。除了温度条件外,应变速率对动态重结晶机制也有明显的影响。在显微构造观察过程中,详细、全面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65.
在FAST工程测量关键技术中,全站仪动态测量技术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自行设计的动态检测平台对全站仪动态测量精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简要介绍全站仪动态测量技术概况,叙述动态检测平台原理和设备组成以及利用检测平台完成全站仪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动态测量的误差检测结果。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时滞改正,动态测量误差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66.
根据新的GPS观测结果建立西喜马拉雅(WH)、中喜马拉雅(CH)和东喜马拉雅(EH)块体的弹性运动模型。将块体运动分解为整体旋转与内部变形。WH向北运动,平均速率31.5 mm/a;CH NNE向运动,平均速率31.1 mm/a;EH NE向运动,平均速率27.0 mm/a.喜马拉雅山在总体上呈现S-N向缩短与NWW-SEE向伸展。山脉中部S-N向的缩短速率最大平均14.6 mm/a,大约吸收了印度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35.7%。山脉存在明显的NWW-SEE向伸展变形,西部与东北部之间E-W方向的伸展速率为11.0 mm/a.山脉中段南边界的主压应变率最大,都大于7.5×10-8/a,而主张应变率最小,都小于1.0×10-8/a.山脉的西南角与EH的西北部主张应变率最大,都大于3.7×10-8/a.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与持续推挤力,重力势能差和上地幔的拖曳力是喜马拉雅山现今构造变形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7.
交变退磁仪是开展岩石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我所新技术组及古地磁实验室,参阅国外资料,结合国内现有原材料条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能适应各种样品规格、磁场强度要求的交变退磁仪。经过两年多的使用,证明效果良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68.
蔡火灿  王伟涛  段磊  张博譞  刘康  黄荣  张培震 《地质学报》2022,96(10):3345-3359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高原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展的前缘位置,其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揭示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过程与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所记录的古地磁极旋转信息是定量约束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发生的时间、方式与幅度的载体。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地层出露良好、具有精确地层年代控制的路乐河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古地磁极旋转研究,统计分析路乐河剖面24. 6~5. 2 Ma之间1477个可靠古地磁样品的特征剩磁方向(ChRM),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地区在24. 6~16. 4 Ma发生小幅度(不显著)的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约为8. 4°±6. 1°;16. 4~13. 9 Ma路乐河地区发生显著的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可达36. 1°±6. 0°;13. 9~5. 2 Ma 该地区未发生明显的构造旋转;5. 2 Ma以后路乐河地区逆时针旋转了~6°。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区域构造变形的分析,我们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地区在16. 4~13. 9 Ma 之间发生强烈的顺时针旋转构造变形(~36°)可能代表了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遭受强烈的地壳差异缩短变形,从而成为高原最新形成的部分。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旋衡风的受力分析,验证旋衡风遵守的基本物理原理:即旋衡风旋转的气流具有的离心力与其所承受的气压梯度力平衡。提出了龙卷风与旋衡风的统一认识:即龙卷风是旋衡风超高速旋转的极端存在形式。依据旋衡风所遵守的基本原理对龙卷风(或旋衡风)建立物理模型,根据该模型对龙卷风的角速度、密度以及其旋转气流层半径进行了参数化描述。依据龙卷风的模型分析探索龙卷风的压强差梯度场,得到龙卷风中心到边缘距离的气压变化值与龙卷风半径及其旋转气流层的角速度、密度的关系,并提出相关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以及龙卷风具有的能量与龙卷风旋转气流层各参数的关系。龙卷风及旋衡风的旋转运动还受其本身角动量守恒的制约,并论证了龙卷风旋转气流层的密度与半径以及角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0.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 influences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and under wave loading.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and, which considers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and is based on generalize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