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臭氧资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对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1979—2013年的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平流层温度场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N以北的北半球冬季(12—2月)臭氧总量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主要模态与平流层上层(2 hPa)、中层(30 hPa)以及下层(100 hPa)温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5个,分别位于极地地区(75°N—90°N,0°—360°)、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N—40°N,0°—360°)、阿拉斯加地区(60°N—75°N,180°—260°E)、北大西洋地区(45°N—60°N,310°E—360°E)及西伯利亚地区(50°N—65°N,80°E—130°E).5个区域的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后期是各个区域的臭氧总量异常由年代际偏多转为偏少的转换时段.此外,各区域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而且各个区域的年际周期存在明显的差异.臭氧总量异常变化与平流层温度异常变化的关系表明,臭氧总量异常的增加(减少)能够导致平流层上层温度异常偏冷(暖)和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异常偏暖(冷),其中平流层中层温度异常的偏暖(冷)程度要比下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2.
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湖南19个测站23年(1959~2001年)4~9月的降水量资料,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湖南汛期降水的特征场分布、分区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OF分析得到的前三个典型场可以很好的反映湖南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结构,即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结构,南北相反的空间结构,中部和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空间结构。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较好地代表湖南汛期降水的6个异常敏感区:湘北、湘中、湘南、湘东南、湘西、湘东北。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湖南汛期降水的周期性及其突变性发现,湖南汛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3年、7年和2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南汛期的降水将逐年减少,并将转入干旱时期。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北部湾内一个连续7d的海流观测站的资料进行旋转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不正规全日潮,全日周期分量的谱能量与半日周期分量的谱能量的比值为1.7。全日周期分量的椭圆主轴方向为341°,且椭圆主轴方向较稳定。整个流场基本上受顺时针旋转流所控制。总的趋势,在低频段海流的北分量自谱能量远比东分量自谱大。东分量谱相对北分量有一个较短的时间滞后,且北分量与东分量相关性较好。分析结果与以往对测站所在海区观测的潮流准调和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
光度观测是地基观测空间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光度信息能够估计空间目标的相关特征信息.为了更好地了解空间目标的旋转状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猎鹰九号火箭末级作为研究对象,由其光变信息研究旋转状态.首先利用云南天文台1.2 m光学望远镜获取猎鹰九号火箭末级的光度数据,再对目标星等进行斜距归一化,得到目标光变信息并分析目标星等...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建立高阶引力理论(该理论用以修正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物理背景,并讨论了暗物质问题。对几种主要高阶引力理论及其解作了评述,并尝试在不必假定暗物质存在的情况下,用高阶引力理论解决有关星系旋转曲线的困难。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理论取得完全的成功。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困难,并建议寻找新的高阶引力理论。  相似文献   
26.
罗德里格矩阵在共线方程严密解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共线方程严密解法中,人们习用的是以方位元素Xs,Ys,Zs,φ,ω,κ为未知数的严密公式。本文则以罗德里格旋转矩阵的三个独立元素b,a,c取代角方位元素φ,ω,κ,并推导了相应的误差方程式。理论表明,新方法在组成旋转矩阵和计算误差方程系数中只需作加、减、乘、除等运算而不需解求三角函数,因而节省了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27.
针对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被动旋转问题,基于Fluent 17.0,运用UDF(User Defined Function)控制滑移网格对网格进行动态调整,仿真研究水轮机在不同安放角下被动旋转的水动力特性。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潮流能水轮机随着叶片安放角度的增加,尖速比、输出功率、捕能系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叶片安放角为6°时,叶轮前后速度差最大,对潮流能利用充分,且各项性能均达到最佳;通过分析叶片受力,叶尖叶素在安放角为2°时阻力最大,3°时升力最大,升阻比在6°时最大,此时叶尖叶素升阻比C_L/C_D=6.27、攻角α=3.06°。由仿真结果可知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自启动过程由5个阶段组成,即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段—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段—加速度反向增大的减速运动段—加速度反向减小的减速运动段—稳定运行段,这对潮流能水轮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本文应用旋转主分量分析及最大熵谱检验方法,对1950~1979年间COADS全球月平均海表水温资料间隔10个经、纬度网格点的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前19项旋转主分量的高荷载中心区域,大多与大尺度洋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海温关键区相对应;其中前16项高荷载中心区,都集中在热带和北半球海域;各高荷载区海温异常指数的时间演变特点是:在热带海洋以Ei Nino周期为主;在北太平洋及南半球海域,主要表现为两年以内、时间尺度不等的准周期性振荡;而北大西洋30年来持续降温占据优势,与60年代气候跃变的对应关系最明显.  相似文献   
29.
旋转流体中的非线性惯性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一筠 《海洋学报》1995,17(1):6-12
本文从旋转流体中非线性惯性波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微分几何理论论证了非线性惯性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周期性及不存在孤波解。采用Hamilton函数及其作用──角度变量给出非线性惯性波的解析解。并以简洁形式提出了一种有限振幅的非线性惯性波和用罗斯贝数作为控制参量的非线性频散关系和波速公式。  相似文献   
30.
刘功勋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11,32(Z2):215-221
针对长江口地区的重塑饱和海洋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着重探讨了循环荷载分量比R与超固结比OCR对孔压与动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的减小,波动孔压幅值逐渐降低,而残余孔压先降低后升高,R = 1时残余孔压最小。在循环耦合剪切作用过程中,对应相同循环次数,随着OCR的增大,累积孔压变小,而波动孔压幅值却在增大。对应相同循环次数比N/Nf,随着OCR增大,残余孔隙水压力比ur / urmax减小。经归一化处理后ur / urmax-N/Nf关系曲线对于正常固结与超固结饱和黏土可分别用不同的表达式来表达。随着R的降低,破坏循环次数先增大后减小,R = 1时最大。随着OCR的增大,饱和黏土的强度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