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1541篇
大气科学   135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卫星遥感图象纹理特征的云类识别方法及软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卫星遥感资料,运用纹理学识别云类的原理、方法及软件设计。理论与实际分析表明,不同的云类对纹理敏感,纹理特征量是识别云类的良好因子,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模块化,可视化与交互性。  相似文献   
62.
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分别引入两种基于不同实验室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和SP98, 对比分析了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 利用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电荷转移区域、极性、量级和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 及其与有效液态水、温度、粒子分布和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S91中, 起电区域逐渐由高温、高有效液水区向低温、低有效液水区转移。电荷转移量快速增加, 且由以正极性为主过渡为以负极性为主。电荷结构由偶极性转变到三极性。SP98中, 淞附增长率的大值区范围较大, 霰以携带正电荷占绝对优势, 易形成反极性的电荷结构, 但有进一步转变为三极性的趋势。两种方案的共同点表现为: 电荷层较高, 位于对流区上部及雷暴移动方向前侧出流区; 正电荷转移多发生在高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高温区, 负电荷转移都发生在低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低温区; 转移电荷的正中心均位于霰的累积区中心, 负中心易出现在冰晶和霰共存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63.
文章利用自由大气中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对内蒙古中西部春夏季层状云中飞机播撒催化剂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催化剂质点下落速度和湍流系数不同时对扩散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一种利用平面约束条件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的方法,利用每个数据点的邻域点拟合平面,根据平面约束条件和平面点分类方法得到地面点,最后利用地面点内插该区域的DTM.  相似文献   
65.
云计算与云服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已逐渐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本项目从云服务如何服务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内容,及当前云服务的发展现状,概述了Open Layers API所具有的几个优势和开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本文重点说明了在云服务平台上部署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6.
Li DAR点云为小尺度地表形态的提取与表达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源,但其高密度性与不确定性,导致应用Morse理论提取的特征点中含有大量的"伪特征点"。这里首先通过定义特征点指数等一系列概念,模拟特征点周围区域的地表形态,建立特征点重要性度量指标与计算方法;然后给出了地表重要特征点的提取算法;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现有的持续值法与自然法则法,可以有效剔除"伪特征点",实现基于Li DAR点云小尺度复杂地形的特征点精确提取与多层次表达。  相似文献   
67.
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飞机联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市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垂直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浓度极值间差7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6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分布不均匀,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中部,云微物理参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在2500~3600m和4000m以上高度层出现云粒子峰值,且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云滴粒子浓度极值间差6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5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分布不均匀,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前部,云粒子谱在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4200m高度谱型多峰分布,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小于100μm和23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冷锋云系中部,云粒子谱在三高度层谱型差异较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小滴端,42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15μm处,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7μm和30μm处。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100μm和20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8.
为了修复采集点云的数据缺失,设计一种根据隧道断面轮廓闭合矢量线修复点云孔洞的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设计实现隧道轮廓线提取系统,并借助OpenGL实现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69.
70.
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中谱形参数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震  雷恒池 《高原气象》2008,27(1):135-142
云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各种粒子通常采用Г谱分布函数n(D)=N0Dαexp(-λD)。双参数方案中谱参数截距N0和斜率λ通过预报给出,谱形参数α设为固定值。为了讨论谱形参数的作用,理论上分析了谱形参数取值对沉降过程和微物理源汇项的影响。利用MM5模式中增加的双参数显式云物理方案模拟了西北地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模拟针对雨滴谱的谱形参数rα不同取值分别做了试验。模拟结果基本符合理论分析,谱形参数rα变化时模拟出的地面降水和云的宏微观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