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1476篇
  国内免费   2487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9147篇
地球物理   445篇
地质学   909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超长期预报的相空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振山 《热带气象》1992,8(3):266-270
  相似文献   
932.
一次飑线转向和强度演变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何齐强 《气象》1992,18(9):35-39
利用单站雷达回波资料,揭露出飑线的走向和强度演变的客观事实和详细过程,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和当地的地形条件,对其演变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短时预报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3.
暴雨回波跟踪及临近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34.
935.
本文根据仪器仪表的不同配置,对目前我国最常用的701型测风二次雷达接收机的检调方法进行了分类探讨.并提出了适合于条件较差的一般雷达站采用的接收机检调方案,供基层机务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36.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2,16(5):522-529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相似文献   
937.
介绍了一种针对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出雷达回波块边界轮廓线的方法。实例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实用,其依次顺序记录下的回波边界点坐标值,为计算回波的形状描绘子,进而作回波的分类和识别跟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38.
用雷达气候学方法,对定西防雹增雨试验区5—9月对流云的地域、日际、强度和传播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9.
本文是对形成遵义地区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初步认为:500hPa的极涡位置偏南太平洋高压脊特定维持,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环流背景,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偶合,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机制,而700hPa的低涡发展东移加剧了降水的强度。此外,还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及实时资料的计算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对此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40.
张寿荣 《贵州气象》1995,19(3):14-16
通过对1994年3月9 ̄16日3次降温事实,对与之出现的天气形势特点进行分析,第一闪降温主要是高空平流引起,第二次系高空系统引导地面冷锋过境造成,第三次则是高压脊东移减弱消亡,横槽转竖造成,但共同因素是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形成,发展,维持以及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