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00篇 |
免费 | 2955篇 |
国内免费 | 48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9篇 |
大气科学 | 10577篇 |
地球物理 | 1878篇 |
地质学 | 4362篇 |
海洋学 | 2212篇 |
天文学 | 348篇 |
综合类 | 489篇 |
自然地理 | 5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460篇 |
2022年 | 557篇 |
2021年 | 596篇 |
2020年 | 518篇 |
2019年 | 602篇 |
2018年 | 449篇 |
2017年 | 413篇 |
2016年 | 400篇 |
2015年 | 473篇 |
2014年 | 869篇 |
2013年 | 752篇 |
2012年 | 846篇 |
2011年 | 874篇 |
2010年 | 945篇 |
2009年 | 912篇 |
2008年 | 913篇 |
2007年 | 940篇 |
2006年 | 933篇 |
2005年 | 880篇 |
2004年 | 868篇 |
2003年 | 883篇 |
2002年 | 746篇 |
2001年 | 684篇 |
2000年 | 505篇 |
1999年 | 394篇 |
1998年 | 411篇 |
1997年 | 461篇 |
1996年 | 393篇 |
1995年 | 346篇 |
1994年 | 309篇 |
1993年 | 241篇 |
1992年 | 240篇 |
1991年 | 219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46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61年 | 4篇 |
1954年 | 9篇 |
1941年 | 5篇 |
1936年 | 8篇 |
193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地震数值预报——关于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城市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速。如何减轻地震灾害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性科学难题 ,但在强化各种减轻地震灾害措施的同时 ,仍须大力推进地震预测研究。为此 ,需要打破长期徘徊在以地震前兆异常监测为基础的经验性预测局面 ,把注意力尽快转向研究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岩石圈巨型高分辨率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已经为地震数值预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以地震数值预报为目标的GPS阵列地壳形变连续观测 ,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 ,地壳动力学 ,地震孕育和破裂过程的理论、模拟试验和实际观测 ,数据同化和计算软件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 ,需要积极借助数值天气预报的经验 ,强化多学科 ,多部门的组织协调 ,尽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地震动力学数值预报的科学试验。地震数值预报研究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地震预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锦屏大理岩蠕变损伤演化细观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蠕变损伤和断裂是岩石流变效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其损伤演化过程往往难以直观观测,为此,采用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PFC2D)对岩石的蠕变损伤和断裂的细观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在锦屏大理岩室内试验基础上,利用颗粒流应力腐蚀模型(PSC),建立了能反映其短期和长期强度特征的柱状岩样数值模型,并开展了大量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蠕变损伤的演化过程与暂态的损伤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岩样蠕变损伤过程中,其内部微裂纹多沿加载方向开裂且分布均匀,先快速增加再稳定扩展,最后则发生快速断裂。当荷载较小时,岩样宏观上呈现劈裂破坏特征,当荷载较大时,岩样呈现剪切破坏特征。在岩样蠕变损伤初始和稳定演化阶段的前期,荷载大小对岩样的损伤演化过程影响不大;在稳定演化阶段的后期至断裂过程中,低荷载下岩样的损伤增速比高荷载下快。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和随机振动合成结合的复合方法,模拟了当礼县—罗家堡断裂发生矩震级Mw7.7级大地震时,在天水盆地产生的宽频带地震动场,分析了在设定地震条件下盆地内的地震动分布特征,为该区黄土地震滑坡分析提供了地震动参数结果。结果显示:(1)有限差分法和随机振动合成法可以很好地互补,得到盆地内地表宽频带地震动;(2)地震在盆地区域产生了强烈地震动,PGA(峰值加速度)介于150~900 gal,离断层较近的区域东南角的PGA最大,随着断层距的增加,PGA逐渐减小。河谷南侧的PGA值相比北侧较大,具备诱发滑坡的强大动力条件;(3)盆地区域PGV(峰值速度)最大为120 cm/s。受第四系覆盖层放大效应和地形放大效应共同影响,水平向地震动在盆地区域东侧和中部具有较大PGV,而西侧PGV相对较小。竖向地震动在盆地区域东侧较弱,而在中部和西侧较强,特别是最西侧陡峭的山坡上,PGV达到了最大值。此外,竖向地震动明显受到覆盖层厚度的影响,譬如在盆地区域南侧的中间部位,也具有较大的PGV。 相似文献
996.
崔彩霞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8,21(3):7-9
根据国内外中尺度大气理论及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的最新试验结果,分析在新疆开展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模拟试验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97.
烟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气象台观测站1988-2008年21 a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哈尔滨市香坊区烟尘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要素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尔滨烟尘天气日数1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烟尘天气日总数的78.9%;年烟尘天气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哈尔滨市香坊区烟尘天气发生和发展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大气稳定度以及天气形势等。 相似文献
998.
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的海洋中,中国东海和临近海域是最显著的内潮生成地之一。本文采用NODC(Levitus) World Ocean Atlas 1998提供的季平均温、盐资料,计算海水的密度,并计算垂向密度梯度的最大值点,得到一个较符合海水实际的密度分层。使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将海洋分为2层)研究了潮汐(M2,S2,K1,O1分潮)作用下渤黄东海的内潮,揭示了整个海区内潮起伏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大振幅的波动均发生在台湾东北(冲绳海槽)海域和中国近海地形突变之处,其中前者更显著。对于各分潮模拟得到的表面潮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海水的深度和厚度的梯度对内潮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分布区域比夏季小,强度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999.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1):47-47
经过公众评选,2007年12月28日,由中国气象局举办的“200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鲜出炉。 相似文献
1000.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气热力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阐述了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增暖等非传统大气热力学问题; 基于大气非平衡态热力学的非线性理论, 提出应发展突显热力学作用的数值模式, 并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