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98篇 |
免费 | 1436篇 |
国内免费 | 28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篇 |
大气科学 | 2030篇 |
地球物理 | 642篇 |
地质学 | 10734篇 |
海洋学 | 512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687篇 |
自然地理 | 4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368篇 |
2022年 | 416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376篇 |
2019年 | 368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23篇 |
2015年 | 395篇 |
2014年 | 600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588篇 |
2011年 | 543篇 |
2010年 | 516篇 |
2009年 | 536篇 |
2008年 | 494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473篇 |
2005年 | 491篇 |
2004年 | 349篇 |
2003年 | 407篇 |
2002年 | 483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454篇 |
1999年 | 413篇 |
1998年 | 435篇 |
1997年 | 406篇 |
1996年 | 410篇 |
1995年 | 405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339篇 |
1992年 | 440篇 |
1991年 | 419篇 |
1990年 | 329篇 |
1989年 | 251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46年 | 10篇 |
1945年 | 4篇 |
1943年 | 4篇 |
1941年 | 6篇 |
1940年 | 2篇 |
193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建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3,13(5):44-56
据记载,分布于上扬子区寒武系的石膏岩仅有零星资料。如今,大量蒸发岩如溶蚀角砾岩、硬石膏、石盐岩及富钾卤水等已被发现。沉积相经历了从盆地相、台地相到蒸发岩相的演化过程。在中、下寒武统中找到海退沉积序列。古构造-古地理背景是蒸发岩沉积的重要控矿条件之一。周边板块运动及塑性基底的褶皱,导致台缘隆起及台内坳陷的形成。岩相古地理图展示从碳酸盐、硫酸盐到氯化物盐类的"泪滴式"沉积相带。蒸发岩沉积于台缘隆起及礁生长进入堰塞潟湖至盐湖阶段。在稳定坳陷区沉积盆地中蒸发岩系发育;石盐岩较厚,其溴氯比值为0.2-0.4;古气候炎热、干燥;在蒸发岩体周围有沉积(封层)水及溶滤水,其含钾(K+)量为0.10-4.76g/L;水文地球化学比值(如钾氯比值、钾盐比值及钾溴比值等)指示含钾异常;盐湖浓缩卤水达到氯化物盐类沉积阶段及相应的构造封闭程度;含盐地质标志广泛分布等等。鉴于上述,估计该区可能具备钾盐成矿条件。然而目的层埋藏太深,因此笔者建议,应在浅埋部位进行有效的成矿预测,为普查指出远景区。 相似文献
82.
黔北务川地区发育有大量脉状重晶石矿床,且部分重晶石矿床常伴有萤石产出,其特殊性颇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务川地区蕉坝、田坝、金竹堡、清水和温泉等5个典型的脉状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关键控矿因素等开展综合研究,并与川东南和渝东南的典型热液脉状重晶石矿床进行对比,为区域重晶石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基础地质调查显示,重晶石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和桐梓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之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体产状及空间分布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斑点状,矿石结构以不等粒板柱状变晶结构、镶嵌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和萤石,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的寒武系黑色岩系可能是钡的主要供给源,区域性大型隐伏断裂及其相关次级断裂是引起基底地层中的钡不断迁移、活化并进入裂隙或断层破碎带成矿的关键因素,该类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低温热液型重晶石矿床。总体而言,务川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与川东南、渝东南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机制,它们可能为同一地质事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本文针对MILOS 500型自动气象站主控微机与采集器间的通讯故障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总结了检测通讯故障时所遵循的原则、方法及步骤,并举出实际工作中典型的通讯故障的实例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84.
低山头一带花岗岩体归属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亚带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了加强该地区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成矿背景探讨,对花岗岩体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主量元素组成上,石英闪长岩具中硅(57.64%和58.47%)、富钠(Na2O/K2O均为2.57)特点,正长花岗岩具高硅(75.45%~75.99%)、富钾(Na2O/K2O为0.74~0.94)特点,二长花岗岩具高硅(66.80%~73.45%)、富钠(Na2O/K2O为1.50~2.13)特点;花岗岩体铝饱和指数A/CNK<1,为准铝质岩浆岩;碱饱和指数NK/A集中在0.26~0.69之间,属钙碱性岩石;里特曼组合指数σ43在1.18~2.31之间,属钙碱性类型。花岗岩体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岩浆分异特征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Rb、K、Ba、Th、Sr、Nd,仅正长花岗岩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Zr、Hf、Ce,而Nb、P、Ti明显亏损,源区物质为壳幔混合物质,属挤压应力环境中同碰撞I型花岗岩。在岩体实测剖面中获得11种元素分析数据,与青海全省、东昆仑成矿带及其亚成矿带平均元素丰度值进行对比,初步划分不同岩性、不同类型、不同时代花岗岩,以及富集的含矿元素为Au、Zn、Y、Pb等。与区域有成矿事实且为I型花岗岩成因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5.
小常山铁矿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西段,矿体赋存于辉长岩、辉长岩和大理岩接触带中,部分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接触带。前人研究辉长岩年龄为276±1.2Ma,与坡北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形成年龄一致,同属早二叠世。小常山铁矿中可见有明显的岩浆贯入现象。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块状、脉状、薄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含极少量的褐铁矿和黄铁矿;近矿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有石榴子石化、绿帘石化、大理岩化。电子探针研究表明,磁铁矿FeOT含量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85%范围以上,Al_2O_3含量相对较高,TiO_2-Al_2O_3-(MgO+MnO)图解、TiO_2-Al_2O_3-MgO图解均显示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特点,表明小常山铁矿的形成和岩浆热液的交代作用有关。石榴子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的石榴子石端员组分组成有一定差别。结合小常山铁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等研究,认为小常山铁矿是多成因的复合型矿床,具有岩浆成因和热液成因特征,但后者是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6.
过去2000年包含了罗马暖期(Roman Warm Period,简称RWP)、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简称MCA)和现代暖期(Present Warm Period,简称PWP)这3个典型暖期,前人对罗马暖期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对比自然暖期和叠加了人类活动的暖期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文章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简称CESM)的过去2000年气候模拟试验资料,在与重建资料和同化资料(Last Millennium Reanalysis,简称LMR)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对这3个典型暖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ESM的全强迫试验能很好地模拟出重建资料与LMR所反映的两个自然暖期(RWP和MCA)以及PWP,PWP相较于RWP和MCA北半球增温幅度明显更大。通过对比单因子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RWP时期主要受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同时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强迫对地表增温有一定调节作用;而MCA时期的火山活动频率相比RWP时期更小,且太阳活动稳定,此时土地覆盖的调节作用相比RWP时期减弱;PWP时期在温室气体强迫驱动下,地表温度增加显著,其贡献远超过火山活动、太阳活动两个外强迫因子,此时土地利用/覆盖强迫对增温显示出负向影响,同时北极涛动增强,进一步加剧PWP时期的增温。
相似文献87.
88.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合南海北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双峰盆地的性质和成因。研究认为,双峰盆地为与洋壳热沉降有关的坳陷沉积盆地。从神狐运动开始,双峰盆地经历了大陆破裂—大陆裂解—海底扩张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在持续伸展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双峰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转换-伸展构造样式、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和火成构造样式4类,其中伸展构造和火成构造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89.
试论台湾的非岛弧成因及其与南海海盆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明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18(2):113-118
试论台湾的非岛弧成因及其与南海海盆的相关性张明书(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台湾岛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构造线方向矗立在东海大陆架上,令国内外构造地质学家关注[1~8]。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但在构造属性或与周围区域的衔接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心环状构造;显微构造和探针结果显示铁锰结核在生长初期处于底部海洋动力比较强烈的环境,后期生长环境逐渐趋于稳定;铁锰结核的矿物组分以水羟锰矿、钠水锰矿、石英和钙十字石为主;样品中Fe、Mn元素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接近,Cu、Co、Ni和REE相对富集,REE分布模式整体比较平缓并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现象;文中两块铁锰结核都为水成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的海水沉淀,同时也受一定海底火山物质和陆源风尘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