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1999年6月13~14日内蒙古一次锋面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条件、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特征,对锋面降水云系的分布进行讨论,为人工增雨飞行播撒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建东 《山东气象》1999,19(1):52-52
近年来,飞机人工增雨普遍采用碘化银播撒器作为催化工具,该播撒器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经过几年的应用,发现目前我们在运—七飞机上安装的碘化银播撒器由于受飞机用途变化的影响,在使用中常发生故障,这不仅影响催化效果,而且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力物力浪...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遥控人工增雨地面焰条播撒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高山人工增雪(雨)的需要,研制成功一种采用手机短信进行遥控的地面焰条播撒系统。该系统采用手机短信作为点火信号,可远距离遥控点火,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自动化。系统由播撒装置、焰条、控制系统、控制软件4部分组成,播撒装置一次可装填焰条36支,每支焰条装BR-91-Y焰剂500 g,含AgI7.5 g。控制系统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实现遥控,而且对焰条的点火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操作简单。应用该装置2006年4、5月在云南玉龙雪山进行了人工增雪试验,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具有应用推广价值。针对系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的分析、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提出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科学、高效地完成防雹减灾作业。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对一次人工消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及实况资料分析表明,在大片的降水云系中对局部的降水云进行过量AgI播撒,由于潜热释放增温使得降水云内的对流加强,促使大量小冰晶在高空向四周流散,云体消散,地面降水量减弱。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作业高度、作业部位是人工消雨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微型无人驾驶飞机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影响天气微型无人驾驶飞机用于复杂天气下人影作业,是可控和可回收探测器和播撒器。人工影响天气微型无人驾驶飞机系统由微型飞机、任务载荷(机载撒播装置和探测装置)及地面监视控制三部分构成。飞行前通过计算机给飞机上的机载控制系统设置航线,遥控起飞后可由机载控制系统控制,飞机按照预定航线进行自主飞行。在需要修改飞行方向时,也可通过遥控终端发出指令。在到达作业高度后,通过遥控终端发出指令,飞机开始播撒作业。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机不断探测大气温压湿和风,连续将探测资料和飞行数据发送给地面监视终端。通过试验验证了人工影响天气微型无人驾驶飞机飞行性能和探测能力:能够在携带1 kg播撒剂的情况下,飞达6 km的高度,作业半径20 km;能在雨天进行播撒作业和探测;飞机采用手掷起飞,对起飞的场地几乎没有要求;采用降落伞降落,可选择草地、农田降落。初步分析了对对流降水和雷电天气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AgI焰剂对层状云催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全分档模式,并加入AgI焰剂催化方案,对2007年吉林省长春市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AgI播撒试验。分别选取云内过冷水含量峰值区(4000 m)、最大冰面过饱和度区(5000 m)和低温度区(5500 m)作为播撒试验区,播撒时间选择云体未充分发展阶段和充分发展阶段。结果显示,在同等播撒剂量下,地面降水对云内AgI播撒高度较为敏感。ST2方案模拟400 min后地面累计降水量增加10.4%。同等条件下,播撒时间越早,催化效果越佳。在充分发展的云体内播撒AgI焰剂,40 min后云内过冷水含水量减少70%以上,表明云内过冷水消耗量与地面雨强增加量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4种播撒方案均显示,云内AgI主要靠凝华核化机制产生冰晶,而接触核化机制对AgI核化过程贡献较小。与未催化云体相比,催化后云内冰晶粒子总凝华速率增加明显。同时,地面雨强增加,最大雷达回波强度减小。地面水滴粒子谱分布显示,相比于未播撒时,各播撒方案均使直径400 μm左右的水滴粒子浓度增加1个数量级以上,而水滴粒子谱宽均略有下降,这表明AgI播撒后主要通过增加可降水粒子数量来影响地面降水强度和累计雨量,而对降水粒子谱型拓宽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8.
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装置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液态二氧化碳(LC)的播撒问题, 给出了其播撒装置的基本特征、播撒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用FSSP-100 、2D-C粒子测量仪、三用滴谱仪及能见度仪等设备测定了LC播出物的相态、粒子形状和尺度谱。测定表明:LC播出物为液、固、气态二氧化碳三相共存混合物。液态、固态粒子存在时间约100~101s, 粒子尺度10-1~102μm, 播出物流束中单位体积质量可达3.6 g·m-3。这些测定结果为使用LC作为冷云催化剂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国内在较暖云顶层状云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合适的催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潍坊气象台的地面雨量、雷达跟踪观测的不同时刻、不同层次的云体变化以及随飞机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次的播撒与第二次播撒时在飞机上观测到的先水后冰的转化等结果,分析了1995年4月226潍坊西南部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播撒效果。结果表明,播撒后雷这回波参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飞机观测有冰水转化产生;影响区内产生了地面降水,非影响区无地面降水。  相似文献   
20.
LC播撒设备研制与播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出一套适于陕西播云作业的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设备,开发LC催化技术方法,通过试验得出最佳播撒速率,提高作业效果;根据播云作业需要提出技术指标,并进行地面、空中试验(包括静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LC的纯度是决定喷撒质量的关键;当环境温度较高时LC小粒子浓度较高,谱型较窄,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粒子谱明显拓宽,峰值浓度降低;地面使用0.6mm喷头,喷撒速率为10~12g/s,喷头距离激光束为10cm时,PMS粒子测量系统检测到LC粒子谱宽在0.5~175pm之间,小粒子平均总数密度为146个/cm^3。冰雪晶平均总数密度为71个/L;陕西春、秋季适宜催化的降水云系云体温度较高,LC宜作为播云首选冷云催化剂。当播撒率为10~12g/s时,作业数分钟后.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和地面雷达检测到云物理响应参数与云的本底值对比分析证明:播撒LC有利于云水向雨水的转化,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