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1,21(3):202-206,222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近2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初步成效,但问题也较突出,如林业尚存隐患,耕地锐减,水域受蚕食和局部环境恶化,城市绿化美化不足等。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具有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乡体系;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成强有力的陆地生态支柱;保护好水体环境,搞好碧水工程建设;保护耕地、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整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2.
在对我省夏季持续干旱和雨涝进行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持续干旱和持续雨涝的环流特征差异、持续干旱的两种不同的环流型以及前期海温场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3.
广州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朝辉  徐海清 《热带地理》1996,16(4):350-356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4.
55.
束芬荣 《国土资源通讯》2006,(11):I0002-I0003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国土资源部将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确定为:“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体现了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坚持依法合理用地,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昆山市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两个率先”的排并没有兵。2005年昆山市首次荣登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发展需要一定量的土地来支撑,如何在硬约束下谋求更为和谐的发展,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基层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只有依法、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6.
随着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不断深入,实施矿产资源整合,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得到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矿产资源整合既涉及通过整顿治乱以恢复和建立正常开发秩序,也涉及对现有矿山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合理布局;整合不是矿山企业间进行机械的组合和简单的拼凑,而是通过优胜劣汰、扶大促强,在使现有矿山企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实施矿产资源整合,既是我国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革创新、攻坚破难的新举措。不少地方从各自实际出发,为解决矿山“多、小、散”问题,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积累和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国家创新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达此目的.必然涉及到广大农村基础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固体矿山、油气水能源及交通工程等时地质环境的广泛利用,也就必然广泛地影响地质环境的自然演化进程.使地质环境变化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呈现出新的态势.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为避免和减轻负面的风险,就必须创新观念。从人类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的愿望出发,变单纯地保护地质环境和被动地防治地质灾害为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和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8.
A disproportionat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coming from intense rain events, in the situation of general warming (thus, an extension of the vegetation period with intensive transpiration) and an insignificant change in total precipitation c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potentially serious type of extreme events: prolonged periods without precipitation (even when the mean seasonal rainfall totals increa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is development is already occurring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over North America south of 55°N, for the same period when changes in frequency of intense precipitation events are being observed. Lengthy strings of “dry” days without sizeable (>1.0 mm) precipitation were assessed only during the warm season (defined as a period when mean daily temperature is above the 5℃ threshold) when water is intensively used for transpiration and prolonged periods without sizable rainfall represent a hazard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health and agriculture.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the mean duration of prolonged dry episodes (20 days or longer in southeastern Canada, 1 month or longer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along the Gulf Coast of Mexico and 2 months or longer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Northern Mexico)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consequence, the return period of 1 month long dry episodes over the Eastern U.S. has been reduced more than twofold from 15 to 6~7 years. The longer average duration of dry episodes has occurred during a relatively wet period around most of the continent south of 55°N but is not observ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U.S. and adjacent regions of Southern Canada.   相似文献   
59.
吉林市既是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城市,又是一个以化工、电力、冶金、建材为主的原材料加工型城市,对矿产资源的的依赖程  相似文献   
60.
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通过论述我国耕地态势及实现持续利用的意义,分析耕地损失和退化的各种类型,探讨实现耕地持续利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耕地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我国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