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3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923篇
地球物理   611篇
地质学   2278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239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12.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14.
赤道太平洋初级生产力对EI Ninno事件响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麻醉剂MS-222和低温对鲶鱼电感觉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有待科学家通过更多的发现和长期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10个批次,总数为19047尾的不同规格和产地的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格为9-12cm的鱼苗,在水温6-12℃,运输时间为35-50h,采用空运和低温活水车运输,运输死亡率为664尾,死亡率为3.39%,低温活水车短途运输是可行的,尽管长途车运方式成本较低,但由于应激强度较大,对鱼苗的生长性能影响较为严重,驯养10d累计死亡率最高达18.1%,这种模式不可取。低温(6℃)、小规格(9cm)的空运较适合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此外,本文还就运输应激反应、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进行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白令海峡首次张开和中美洲航道关闭是新生代晚期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理和海洋事件。除了其区域生物地理效应外 ,这些事件改变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航道的形态 ,对北半球大洋环流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白令海峡首次张开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软体动物在北太平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件被称为“横越北冰洋的交流” ,涉及295个软体动物种 ,其中源于太平洋的261个 ,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34个。由于新第三纪晚期的这种交流 ,现今北冰洋软体动物的大部分源于北大西洋 ,尤其表现在北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 ,而大…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白垩纪末-古新世早期,始新世中期,始新世晚期-早新世,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发生的5次事件,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伴有不整合,地层缺失和岩浆,断裂,褶皱等活动,同一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单元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程度有强有弱,性质有张有压,或造陆造山或造海造盆,但是这些表现却互有联系且可在全区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