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从自动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系统安装与备份、重装测报业务软件系统注意事项、自动气象站数据备份等方面分析自动站数据安全操作和管理维护,确保数据文件安全,避免造成数据丢失.  相似文献   
242.
汤宁  王娟  汪华 《贵州气象》2013,37(3):53-55
该文介绍了贵州省级国内通信降级备份系统平台,该系统是在省级国内通信集群系统出现故障后未能及时恢复的情况下,起到应急备份传输的作用。该系统对贵州省气象数据传输起到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43.
为解决国家气象观测站备份站漏测要素导致的无法真正与主站实现互为双备份的问题,利用网络转换和信号分离方法,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和智能集线器,在技术上率先实现了本异地观测数据实时采集和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功能。该技术基于TCP/IP协议,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将数据推送至异地远端业务计算机,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站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同时,本地业务计算机仍保持原有采集、备份功能。再采用MODBUS RTU和MODBUS TCP两种协议,通过智能集线器,在业务计算机上采用一问一答的访问方式,实现多台计算机同时访问主、备采集器获取采集数据,达到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的目的。另外,建设视频监控、多线路网络通讯保障及供电自动化保障等附属设施,从而实现本、异地4台业务计算机数据直传及备份站全要素采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44.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定位结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松  康英  黄文辉  刘军 《中国地震》2011,27(2):155-164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自动实时处理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之内自动确定出地震的3要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自动定位结果后发现,282个4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的人机交互速报结果(CC)匹配;70%的地震震级误差≤0.3;69%的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20km,73%的国外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50km;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平均速报时间为3.5min,国外地震平均为11.1min,该系统速报速度明显高于人机交互速报速度.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有284个的定位结果与欧洲-地中海地震学中心(EMSC)的实时定位结果匹配,其中49%的地震震级误差≤0.3;73%的地震水平误差不超过50km,68%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50km,对于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深源地震,90%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不超过50km.另对未匹配及误差较大的地震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