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14篇 |
免费 | 2295篇 |
国内免费 | 37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31篇 |
大气科学 | 4842篇 |
地球物理 | 897篇 |
地质学 | 6028篇 |
海洋学 | 1562篇 |
天文学 | 55篇 |
综合类 | 978篇 |
自然地理 | 1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447篇 |
2022年 | 593篇 |
2021年 | 627篇 |
2020年 | 527篇 |
2019年 | 577篇 |
2018年 | 430篇 |
2017年 | 470篇 |
2016年 | 452篇 |
2015年 | 503篇 |
2014年 | 786篇 |
2013年 | 679篇 |
2012年 | 693篇 |
2011年 | 679篇 |
2010年 | 678篇 |
2009年 | 691篇 |
2008年 | 652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558篇 |
2005年 | 529篇 |
2004年 | 461篇 |
2003年 | 477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553篇 |
2000年 | 383篇 |
1999年 | 370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380篇 |
1996年 | 420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321篇 |
1993年 | 278篇 |
1992年 | 231篇 |
1991年 | 228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在对最大熵谱方法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应用这一方法,通过对24次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内地震活动度的周期谱特征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 在孕震过程中,地震活动增强区内的活动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周期谱不同.正常时段的周期谱长周期与短周期并存,而震前阶段只存在短周期(平均为长周期的43%左右),长周期消失;② 震前出现短周期的时间与震级有关.8级地震一般为震前数十年乃至上百年,7级地震一般为30年以上,而6级地震一般为20~30年.对于同震级地震,其出现短周期的时间还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华北地区较西部地区长.应用坚固体孕震模式对以上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运用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强大地震的趋势预测思路,并将此思路应用于实践,对云南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两次地震进行了预测尝试.从而为6级以上地震的趋势预测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52.
953.
河流水质随接纳污染物的增多,致使河流水质变差,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从而随着污水量、污染物种类的增多,则严重影响河流下游水质。本文根据河流水质及排污企业的污染物特征,运用弯曲河流稳态混合衰减累计流量(岸边排放)模式,对纳污水体的完全混合距离及断面混合水质进行评价,为流域的环境管理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4.
CMIP5模式对南海SST的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32个CMIP5模式对南海历史海表温度(SST)的模拟能力和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SST变化的预估。通过检验各气候模式对南海历史SST增温趋势和均方差的模拟,发现大部分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南海20世纪历史SST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但也有部分模式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尽管这些模拟偏差较大的模式对SST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未来情景预估的不确定性。剔除15个模式后,分析了南海SST在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排放情景下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未来百年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42、1.50和3.30℃/(100a)。这些增温趋势在空间上变化不大,但随时间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在前两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前期的增温趋势明显强于后期,而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后期的增温趋势强于前期。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分别利用TRP模式及Logit模式与MO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的能见度及云量进行了24小时概率预报试验。通过对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ogit模式的拟合率比TRP模式的高,而在实际预报中,TRP模式的预报准确率高。同时,TRP模式的计算更为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956.
钼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矿床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钼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带动了中国钼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新突破,特别是在非传统的钼矿产区发现了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钼矿,使中国钼矿资源量有了大的突破,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南钨北钼"的原有格局。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钼矿资源特点,并综合考虑岩浆、构造、地层、流体、成矿时代等因素,初步将中国钼矿划分为17个大的矿床集中区(矿集区),简单介绍了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给出了几个最重要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式,同时根据已有资料和找矿新进展,对主要钼矿矿集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并对中国钼矿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7.
白云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对白云岩化理论与白云岩储集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并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段白云岩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主要表现为块状晶粒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及斑状白云岩3种类型;碳同位素为正低值,氧同位素为负值,反映出其成岩过程中伴有早期淡水参与。结合工区构造沉积背景,对比以往经典白云岩化模式,发现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化成因模式具有一定自身特点。通过对Folk “镁笼效应”理论进行延伸,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化模式在纵向上分为淡水渗流带、混合渗流带、混合潜流带及海水潜流带4个区带,其中混合渗流带和混合潜流带是白云岩发育的主要位置。在混合渗流带中,淡水与海水交替进入,未完全成岩的海洋沉积物质在成岩过程中受到淡水冲洗导致大量镁离子随淡水流入下部地层,而后又有海水携带镁离子进行补给,这为白云石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混合潜流带内不断进入的混合流体携大量镁离子使得该带具有较高Mg/Ca值;而地幔上涌造成的地温升高克服了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屏障,有效促进了白云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8.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 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 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 2类核杂岩有相似的结构样式, 但构造群落和演化差别较大。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新元古代武当岩群和耀岭河岩组中深变质岩, 其中可见新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和加里东期辉石岩-辉绿岩株, 说明是在新元古代或加里东期形成的。核杂岩与外围震旦系—泥盆系浅变质岩间由剥离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分割。志留系梅子垭岩组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片组合, 发育多层次韧性剪切、固态流变、滑脱-逆冲-走滑变形3期新生面理及其置换。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核部和外围是浅变质岩, 在核部和外围填图、测试时发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4期侵入岩, 与岩浆核杂岩相关的有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株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脉2期侵入岩。研究发现, 与岩浆核杂岩伴随的岩浆侵位、韧性剪切变形与热变质增温-变斑晶加大-自然金沿S2面理分布-金矿化热液蚀变等的时代均集中在晚三叠世—侏罗纪, 指示了时代较新的陆内造山期岩浆核杂岩的脆-韧性剪切变形-立交桥式岩浆-热力垂向增生-热液蚀变成矿时空关联特点及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59.
顺层岩质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当边坡中发育有顺坡向陡倾结构面时,更不利于边坡稳定。以贵州某水电站大坝左岸含陡倾结构面顺层边坡为例,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及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拉裂—滑移两种;自然状况下及开挖后,边坡都有沿断层f9、卸荷裂隙L1及岩层面发生滑移的趋势,且工程开挖导致边坡沿该结构面发生内部滑动;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位移数值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60.
天然岩体中常含有多组相互交叉的贯通节理,它们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岩体的力学性质。为了研究含两组交叉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及破坏特征,基于弹塑性数值流形方法,对不同应力状态下,节理倾角和节理间距不同的岩体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强度随节理倾角的变化曲线呈现出多波峰、多波谷特点,岩体强度随节理间距变化曲线符合负指数函数形式。根据节理状态,两组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3种:岩块破坏、沿一组节理滑移和沿两组节理滑移。两组节理均会影响岩体强度,一组起主要作用,另一组起次要作用,并且节理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一组节理岩体强度预测模型,量化节理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适用于含两组交叉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预测模型。模型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可为实际工程中正确评估岩体强度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