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0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测绘学   516篇
大气科学   1372篇
地球物理   473篇
地质学   721篇
海洋学   554篇
天文学   485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胜前 《第四纪研究》2006,26(4):522-533
晚更新世是现代人在全球建立全面的生态优势的时期。中国北方有比较丰富的发现,但现有的材料和研究没有能够回答人类此时的生计状态、适应模式和环境联系。文章从行为重建和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将中国北方晚更新世的人类适应置于欧亚大陆整体人类演化框架中来考虑,重新审查已有的发现,提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骨角工具、装饰品和更精制的石器组合为代表的早段(EUP)和以细石叶工艺为代表的晚段(LUP);并确定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适应至少经历两次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存在至少4种适应模式;而且其地域化的特征是从早到晚加强。人类的适应辐射则主要表现于人口的扩张,特别是向极端环境的殖民,技术模式的迅速转换和地域化特征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2.
傅云飞 《湖北气象》2021,40(3):217-230
星载可见光/红外仪器因其波长缺乏穿透云的能力,只能观测到云顶及其下部有限深度的信息,而星载被动微波仪器则因其波长较长,具有穿透云的能力而能获得云体信息,因此星载被动微波仪器较可见光/红外仪器观测云和降水更具有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美国投入了大量星载被动微波仪器,服务于天气预报等领域,促进了云和降水等参数的被动...  相似文献   
163.
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于海洋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会间接影响到头足类的资源丰度和渔场分布。本文根据2006?2015年上海海洋大学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柔鱼鱿钓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与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的关系,并评估了异常环境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对柔鱼的影响。结果发现,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渔场纬度重心、PAR,及其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月间变化。7?11月各月适宜PAR范围分别为36~39 E/(m2·d)、33~36 E/(m2·d)、24~27 E/(m2·d)、18 E/(m2·d)和12 E/(m2·d),最适宜PAR值分别为36 E/(m2·d)、33 E/(m2·d)、27 E/(m2·d)、18 E/(m2·d)和12 E/(m2·d)。此外,CPUE与PAR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CPUE与各月适宜PAR范围占渔场比例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渔场纬度重心随各月最适PAR平均纬度变化而变化。在异常环境条件下,拉尼娜年份CPUE值比厄尔尼诺年份高,该年份PAR值异常增高可能是导致柔鱼资源丰度增加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对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4.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笠贝总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2科5属11种,选取了其中的9种进行了齿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齿舌形态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表明,笠贝总科种类的齿舌形态包括形状、排列方式以及齿尖的大小和数目可以作为区分笠贝总科种类的分类依据之一,从而将各属、种区分开来。此外,文中利用最新的分类系统对各类群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相关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立,并对各物种贝壳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65.
多波束声呐记录的海底后向散射片段(Snippet)数据处理成角度响应曲线和地理编码(Mosaic)图像可以 帮助识别海底底质类型和反映地貌形态,这一过程包括辐射校正、角度响应改正(AVG)和几何地理编码,但不同的多波束系统硬件在辐射校正和角度响应改正方法上存在差异且传统处理方法忽略了声呐系统本身的指向性模型随时间变化的事实。以声呐方程为基础,针对Kongsberg EM 多波束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Snippet数据处理流程,并分析了各步骤中存在的可变性,给出了每一步的处理建议,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EM2040浅水多波束实测数据,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6.
介绍了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分析了广州城市气溶胶对紫外线及臭氧影响的观测实例,说明了大气气溶胶与臭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已成为大气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67.
通过改进WRF-CMAQ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非均相反应模块,模拟了2014年春季(4月28日~5月18日)中国东部沿海和近海海域大气中含氮物质的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分析了含氮气体在海盐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对含氮物质浓度、相态分配和干沉降通量的贡献。模拟结果表明,海盐表面含氮气体的非均相反应使得渤海、黄海、东海等近海海域大气中NO_2、N_2O_5、HNO_3气体向粗颗粒NO~-_3(NO~-_(3coarse))转化,模拟期间三种气体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4%~5.2%、4.7%~18.2%和9.2%~15.6%,NO~-_(3coarse)平均浓度增加了25.3%~35.1%;受含氮物质相态变化的影响,总无机氮日均干沉降通量在渤黄东海大气中增加了1.5%~3.7%,其中NO~-_(3coarse)日均干沉降通量增加27.6%~52.4%,而HNO_3和N_2O_5气体日均干沉降通量分别减少9.6%~16.0%和12.3%~23.9%。污染天气条件下,总无机氮干沉降受非均相反应的影响较干洁天气更加显著,渤海、黄海、东海总无机氮日均干沉降通量可提高4.2%~17.1%,分别为干洁天气条件下的2.3、2.9和1.9倍。  相似文献   
168.
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已成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城市扩张分析、自然灾害分析及其他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IR-MAD与均值漂移算法的密集城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伪不变特征法完成两期影像的相对辐射校正,有效改善影像间的配准误差,并利用IR-MAD算法对校正后的影像进行迭代运算,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对迭代后的影像进行分割,同时运用形态学方法处理分割后的影像,最终提取变化图斑。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变化区域,可应用于城市地表覆盖的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169.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是指示植被光合作用过程的无损探针,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被进行SIF的观测可以反映植被的实际光合作用及生理状态。然而在观测、分析和利用SIF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SIF的发生具有较为复杂的机理,从机理出发理解SIF与植被结构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影响SIF激发的主要因素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IF与光合作用以及生物量的内在联系。因此,植被SIF辐射传输模型在解释和利用SIF遥感信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植被SIF信号相对较弱,且受环境、植被和生理等多种因子的影响,需要定量化描述,这为SIF辐射传输模型的构建带来挑战。近年来,大量学者已经发展一系列SIF辐射传输模型,为SIF遥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回顾了叶片、冠层和生态系统尺度的SIF模型,从建模机理出发,对比模型优劣势,并对未来SIF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0.
《热带地理》2020,(1):F0004-F0004
2019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数据显示:《热带地理》2018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3008次;复合影响因子为1.839,复合他引影响因子1.725,5年影响因子为2.188。2019年12月,《2019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在北京发布,数据显示:《热带地理》2018年核心影响因子为0.865,在24种地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5位;基于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的综合评价总分在24种地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6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