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8篇
  免费   1528篇
  国内免费   1849篇
测绘学   678篇
大气科学   1713篇
地球物理   1358篇
地质学   4104篇
海洋学   1025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619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12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1.
在序线性拓扑空间里研究了含有集约束向量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并建立了充分性和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综述30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物探化探中的应用,并展望它在“九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流星雨来临之前宣传和组织全国《2 0 0 1狮子座流星雨摄影赛》 ,征集到总计 348幅参赛照片 ,获得大量优质的流星实测研究资料 ,从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 ,如流星“蛇行”和流星余迹的螺旋形结构等。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产生旋转 ,并由于原有的直线运动而最终形成螺旋线的物理过程。此外 ,这次摄影赛为各地天文普及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区域GPS网实时计算可降水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基GPS气象学测得的可降水量 (PWV )精度好于 2mm ,但在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每个测站上空的PWV时 ,要涉及到很多常规GPS资料处理时所忽略的问题 ,如需考虑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站坐标的确定和约束、轨道的使用方法、网外辅助站最佳数量的确定、海潮对实时计算PWV的影响以及实时应用于气象服务时的端部效应等问题。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获取的 2 0 0 2年 6、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入梅前后的数据 ,分析了利用区域性的GPS网实时计算高精度的PWV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探讨了其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引用了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库人工回灌的复杂系统进行了择优排序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践证明,层次分析法对于地下水库人工回灌方案的择优是一种简捷实用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界河金矿微斜长石热发光研究表明,其强度与金品位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利用此特点圈定矿体,区分富矿与贫矿,并发现矿体具有分枝复合的特点,向深部变大,由此圈出了新矿体。  相似文献   
19.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航  汤达祯  唐书恒  许浩  林文姬  张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41-1349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套采自不同层位不同地域煤样显微组分测试和低温液氮比表面测试的基础上,从比表面积、吸附曲线形态、阶段孔径结构分布、阶段孔径比表面积贡献、FHH分形特征几个方面刻画了煤储层微孔隙特征。同时,就“孔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煤物质组成与化学结构”这一因果链,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微孔隙特征与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与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Ro在0.60%~1.91%范围内,比表面积及FHH分形分维数先明显降低,Ro至1.3%后又略有回升,同时吸附回线“滞后环”及分形尺度对应的压力范围明显减小,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明显减少乃至消失,并成为比表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者。在相似煤级条件下,惰质组分较镜质组分有更多的比表面积贡献。粘土矿物组分含量>10%时,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对比表面贡献明显,且随煤级增高影响作用相对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