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春末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涡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促使高空槽强烈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高层西南气流与低层东南气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水汽条件。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降雨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降雨的强度、性质及能否出现冰雹和大风有较好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2.
本文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环境公报》(2004—2018年)和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8年)进行了全面梳理,详细分析了近15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的类别构成和时空分布规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种类型,其中崩塌是北京市发生数量最多的地质灾害。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分布广泛。大部分灾害发生在汛期,表明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与降雨密切相关。极端强降雨发生后,不同类型灾害集中暴发。近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关的科研、监测预警技术等地灾防治工作仍需提升。本文的相关结论来源于真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3.
水淹坝岩溶内涝是安顺市西秀区发育最大范围的岩溶内涝,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单元,通过开展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查明内涝所在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水力坡度小、岩层倾角缓造成地下河管道淤塞;人类工程活动使有水落水洞口堵塞,加之广阔的集雨面积和连续的强降雨是造成水淹坝岩溶内涝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水淹坝内涝成因分析,为岩溶内涝灾害综合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4.
滨海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台风强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测,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将更加频繁和剧烈,可能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极端降雨如何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的认识仍是缺乏的。因此选取亚热带滨海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在设置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一年后,应用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次台风强降雨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原位监测,分析2次台风前后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强降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次台风强降雨显著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了土壤呼吸各组分。2种人工林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均呈现出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的上升不明显。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的峰值与土壤湿度的峰值同步,而自养呼吸峰值要滞后1天。(2)第一次降雨,湿地松和尾巨桉土壤异养呼吸对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是自养呼吸的5.15和6.28倍。相比于土壤自养呼吸(R_a),异养呼吸增加的幅度更大且响应更快。(3)第一次降雨湿地松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及尾巨桉土壤异养呼吸与土壤湿度的二次曲线关系存在拐点,而第二次降雨促进了2种人工林土壤异养呼吸、总呼吸速率。2次台风强降雨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自养呼吸均和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研究结果强调了极端降水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显著影响,应该将其纳入模型中,以提高对碳-气候反馈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5.
以数值模拟计算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某水库左岸边坡实例,对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应力、位移、塑性区域进行研究,以及采用混合抗滑措施后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部主要以压应力为主,不存在拉应力;滑坡产生的最大竖向位移位于滑坡体的中下部;塑性区域面积存在集中现象贯穿滑坡体内部,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加固处...  相似文献   
206.
陈慧娟  邹浩  訚遥  王超  毛帅 《华南地质》2023,(3):482-491
2020年7月8日凌晨4点5分,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三组在强降雨作用下突发一起体积为40000 m3的小型岩土混合型滑坡,造成8人遇难,1人受伤,以及大量农田、房屋、管道、输电线路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1760万元。为查明滑坡破坏特征和成因机制,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体的形态、规模、变形破坏特征与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袁山村三组滑坡为持续性强降雨诱发的小型高位远程岩土混合型滑坡-碎屑流,强降雨作用3.5 h之后,雨水渗至滑面,导致坡体地下水位迅速抬升,滑坡岩土体基质吸力和有效应力急剧降低,破坏模式为牵引式破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鄂东北地区类似滑坡的机理分析与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7.
信息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08,(4):27-29
王世元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提出: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国土资源部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第39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将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部办公厅通知要求抓紧清查地勘资质注册登记;我国首部《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208.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这次灾害的成因,特别是研究了湖南省洪涝灾害加重与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时间变化的关系。指出近年来强降雨过程集中的时段有从5~6月份向7~8月份推移的趋势,造成与上游洪水顶托的机会增多,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重,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现象的持续出现,应有更深层次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9.
中国的江淮梅雨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利用1979-2017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逐日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间不同时间尺度强降雨过程的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强降水对应的大气环流系统波动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江淮梅雨降水集中期开始前1~9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