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0篇 |
免费 | 809篇 |
国内免费 | 16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篇 |
大气科学 | 6822篇 |
地球物理 | 128篇 |
地质学 | 139篇 |
海洋学 | 207篇 |
天文学 | 63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自然地理 | 2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87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381篇 |
2006年 | 404篇 |
2005年 | 414篇 |
2004年 | 397篇 |
2003年 | 368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317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4篇 |
1938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6年 | 7篇 |
193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石爱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1):47-47
2007年12月19日上午,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成立和挂牌仪式在中国气象局科技会议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3.
54.
55.
本文应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99年6月23日发生在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影响这次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云团的演变特征及与中尺度系统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暴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多个中尺度云团在相继生成和移动发展,暴雨中心是几个发展较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输送,并且通过强垂直运动向对流层中上层输送水汽,这次暴雨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南涡分裂出一系列的小涡旋,这些小涡旋边向东移边减弱,并且同时在地面上引发小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增强低空水平辐合,成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机制,低空急流中心与雨区相互对应,且急流风速增强,风速水平切变梯度增大的过程对应着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56.
2020年,长江三峡地区年平均气温17.2℃,接近常年;年平均降水量1530.8毫米,偏多29%,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1998年.6月,7月降水量及年平均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平均风速较常年偏大;相对湿度略偏高;各月均无酸雨出现,近十余年酸雨强度呈现明显减弱趋势.2020年,三峡地区夏季暴雨洪涝灾...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北京观象台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对1999年6月24日至7月2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及非绝热加热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高温天气发生前,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很大,欧洲北部和贝加尔湖以南为高压脊控制,中亚和我国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压槽内。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北京。随着贝加尔湖以南的高压脊逐渐东移,北京上空下沉增温与非绝热加热作用有所增强,北京逐渐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在高温天气发生的后半阶段,我国东北的低压槽入海后在120130°E附近维持并发展,槽前非绝热加热率很大。从垂直方向来看,加热率在500 hPa以下随高度迅速增加,根据全型涡度方程,强烈的非绝热加热率垂直分布不均作为一个明显的涡度源区,对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有显著的作用。而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又阻碍了华北高压脊的东移,使其在北京地区长时间稳定少动,为北京带来多日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