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9篇 |
免费 | 2195篇 |
国内免费 | 36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8篇 |
大气科学 | 14480篇 |
地球物理 | 1638篇 |
地质学 | 1172篇 |
海洋学 | 1177篇 |
天文学 | 158篇 |
综合类 | 381篇 |
自然地理 | 4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404篇 |
2021年 | 463篇 |
2020年 | 415篇 |
2019年 | 468篇 |
2018年 | 313篇 |
2017年 | 276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377篇 |
2014年 | 641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628篇 |
2011年 | 668篇 |
2010年 | 766篇 |
2009年 | 759篇 |
2008年 | 755篇 |
2007年 | 824篇 |
2006年 | 892篇 |
2005年 | 949篇 |
2004年 | 857篇 |
2003年 | 856篇 |
2002年 | 788篇 |
2001年 | 731篇 |
2000年 | 712篇 |
1999年 | 606篇 |
1998年 | 576篇 |
1997年 | 613篇 |
1996年 | 620篇 |
1995年 | 553篇 |
1994年 | 468篇 |
1993年 | 365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320篇 |
1990年 | 362篇 |
1989年 | 2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9篇 |
1961年 | 4篇 |
1941年 | 4篇 |
1936年 | 7篇 |
193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01.
今年3月11日至月底,我国已先后出现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尤其是3月19日开始的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范围扩展到我N20个省市自治区,连过去很少出现沙尘天气的浙江、福建和台湾省也都受到波及。为什么3月中旬以来我国会频繁出现沙尘天气呢?这是由这段时间的天气气候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2.
203.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汛期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7~10日由西南涡引发的四川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结合加密观测资料能更好表现四川盆地复杂地形下低涡附近的水汽来源及其与实际降雨的关系,由于地形阻挡作用,气流在大巴山以南堆积,引发了四川、陕西交界处的暴雨。运用西南区域数值预报系统(SWCWARMS),与控制试验(不同化观测资料)相比,同化试验(同化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可使预报降雨与实况更为接近。通过同化加密观测资料,初始时刻四川北部出现了偏南气流,这有利于西南涡的初生,对比试验中的西南涡范围与强度也比控制试验更大更强,并且,试验验证了盆地东北部的水汽堆积现象。因此,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在天气诊断及数值预报业务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4.
205.
使用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动态系统预测的理论,选用层递自回归预报的方法,建立了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长期预报的多层递阶自回归预报模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06.
207.
208.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浙江多普勒雷达产品、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统计分析了2015—2021年浙江夏季(6—8月)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根据移动速度分为移动型和少动型两类)的时空分布特征、生命周期特征、环境参数特征等。(1)两类热对流触发频次相当,年际变化均较大,但年、月、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午后出现少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而傍晚出现移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2)局地热对流的触发与地形密切相关,对流高频区位于浙东沿海、浙西北、浙西南山区,浙中北平原和盆地均为低频区,热对流触发频次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多触发于山脉及其附近的中低海拔处,中高海拔地区更容易触发少动型局地热对流。(3)两类对流均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即可触发,移动型单体更容易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