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48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一次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陕西中北部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是高空下滑冷槽、中低层暖平流和地面弱冷锋。上干冷、下湿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为冰雹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锋面前部形成的两个中-β尺度系统受锋面附近前冲冷流的触发,造成这次强对流性天气。雷达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强中心高度越高,造成的天气越强;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说明该地为风速的大值区、风向也发生了突变;当对流回波处于强盛阶段时,VIL值先猛增、后相对稳定,当达到峰值时即出现冰雹,当突然减小时,影响地面将出现大风.因此VIL对冰雹和大风的判别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82.
从数值预报资料入手,结合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及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9月14日飞船主着陆场区一次雹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雹暴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侵入蒙古低压的冷锋带动中尺度辐合线移近场区时触发强对流迅猛发展;雹暴前期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大;深厚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烈的正涡度平流和垂直上升运动等是雹暴的主要成因;雹暴前期TBB值迅速降低,雷达RHI回波图上,在无回波穹窿区上部为雹源区;冰雹落在θse舌轴的北侧和高空锋区的南侧。  相似文献   
183.
地面气象观测中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回波通常被广泛应用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人工增雨(雪)等方面的业务中,事实上,掌握天气雷达回波的演变情况,对做好地面气象观测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通过对2009年4月4日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云团速度和强度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强降水形成、加强、维持与消散的各个阶段在路径、速度和强度上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4.
豫西深秋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三门峡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10月4日发生在河南渑池县的一次产生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结构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超级单体是在上冷下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其演变过程经历了生成、发展、成熟、消亡四个阶段;局地生成的弱回波若发展较快,速度场中又有逆风区与之配合,则容易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应引起高度重视;发展阶段回波强度加速增大,诸如底层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的典型结构特征开始出现,是发布预警的关键时段,大约可以提前15-30 min;成熟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中气旋。超级单体风暴其初始回波出现在4 km左右的中空,具有向上向下迅速发展的特点;最强回波强度大,顶高伸展高;当最强回波底到达地面时意味着冰雹、降水的开始,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最强回波顶高的演变趋势来确定降雹强弱和时间;VIL可用来判断对流风暴强度,持续高的VIL值可能与超级单体风暴有关。  相似文献   
185.
选取代表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三类飑线系统--拖曳层状型(TS)、先导层状型(LS)、平行层状型(PS)的3次强雷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天津塘沽多普勒雷达资料、京津冀ADTD型地闪监测网资料和北京探空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运用粗网格化分析方法,分别以飑线系统整体和飑线系统上局部的强回波块为研究对象,探讨6分钟内地闪频数与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找寻雷电预警指标.结果表明:3次过程中,出现在云顶达到8~12km 对流云塔中的地闪频数分别为85.8%、78.9%和80.5%;无论是在飑线系统整体,还是飑线系统上强回波块中,6分钟内地闪频数与对流云回波顶高高于11km或12km的回波面积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在飑线系统内的地闪活跃区,回波顶高高于11km的回波面积对地闪活动激烈程度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86.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分析了2006年6月24日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瞬时极大风速超过32 m.s-1的雷暴大风事件。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表明,此次强雷暴大风与镶嵌在飑线回波带中的弓形回波相关。后侧入流急流促使飑线回波带南段快速移动并与其前面的新生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弓形回波。深厚的中气旋、低层径向速度辐合和高层辐散等在构成弓形回波的强对流单体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雷达回波特征演变推断,这次雷暴大风直接由构成弓形回波的一个强对流单体内的下击暴流导致。使用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揭示了上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即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值、中等强度的风垂直切变,以及风切变的分布特征为飑线等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温度直减率明显增加并接近干绝热,这对即将到来的下击暴流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7.
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FY-2C的红外云图TBB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实时监测资料,对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突发大暴雨天气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望谟县的短时强降水是受河套冷空气快速南下影响而致使贵州中部的辐合线南压锋生诱发β中尺度云团的生成与强烈发展所引起的。强降水区域与低层辐合带直接相关;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出现,锋前积聚较强的潜在湿有效位能,在斜压扰动下,激发了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导致大气层结对流性不稳定强烈发展,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图反映了典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88.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旁瓣回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002~2005年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上旁瓣回波的分析,描述了其在基本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速度谱宽PPI图及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上的形态特征.在7次强对流事件的19个雹暴云中发现有6次强对流事件10个雹暴云共产生旁瓣回波110次(基于反射率因子仰角产品的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形成旁瓣回波最小反射率因子强度为60 dBz,97.3%的旁瓣回波出现在反射率因子强度≥63 dBz时,旁瓣回波出现在50~100 km距离段内的机率最大;旁瓣回波出现的最大高度为11 km,最低高度是1 km,97.3%的旁瓣回波出现在1~9 km高度之间,69.1%的旁瓣回波出现在3~6 km高度之间,以4~5 km高度出现次数最多,然后向上、向下减少.据灾情调查报告分析,强降雹发生在旁瓣回波首次出现后的0~42 min内,表明旁瓣回波对强降雹具有一定的临近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9.
利用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R19(反射率因子图)、V27(径向速度)、VIL57(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对2005年7月12日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强对流风暴发展初期为两快强烈发展的回波,造成了高唐县等地的大风、冰雹灾害;之后发展为弓状回波,弓状回波移动过程中造成大风灾害;弓状回波快速移动中与孤立回波的合并再次造成沂源县境内的大风和冰雹灾害。新一代天气雷达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产品对降雹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0.
利用1971-2005年三门峡市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冰雹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本站要素指标及雷达回波特征等,结果表明:渑池县降雹次数最多,灵宝次之,卢氏最少;降雹集中在4-8月,13-19时降雹几率最高.三门峡降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蒙古-华北冷槽、冷涡型和西北气流型.受上述天气系统影响时,500 hPa有冷平流,若地面连续2~3天增温增湿,有可能出现冰雹天气.此外,雹云雷达回波强度>50 dBz,云顶高度>10 km,云顶温度<-40℃,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有明显的跃升.是降雹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