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48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用Micaps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日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大范围强雷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配置,形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槽线由高到低前倾,有利增强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尺度切变线南北摆动具有触发对流作用等,为该区强雷暴多灾种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从云图、雷达参数和地闪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冰雹、雷击、强降水,分别发生在强对流云团发展的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其云团的形态、强度和范围等也不同。冰雹所表现出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最强,雷击次之,强降水最弱。在地闪出现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雷击事故,但多为负地闪,强度均较强。强降水过程多为负地闪,强度较弱,降水集中时段,地闪频次高。冰雹发生时地闪频数明显下降,且多为正闪。雷击过程强度和陡度变化最平缓,冰雹过程突变最明显。雷击发生在整个地闪过程中强度和陡度都相对较大的时刻;冰雹发生前约半小时有强度和陡度的骤增;强降水阶段地闪平均强度和陡度都最小。  相似文献   
132.
利用西宁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自动站观测数据等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子方面探讨了2011年7月2日晚青海互助县一次局地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多单体强回波带的活动是造成互助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速度图上强的辐合和逆风区是预报强降水的关键因子;垂直风廓线图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是不稳定能量积聚的表现,与强降水联系紧密;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和回波顶高也能为强降水预报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33.
通过接收机放电管-600伏电源软故障引起的CINRAD/CD天气雷达回波信噪比低,回波异常故障的分析,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应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晋勤  汤达章  曹长尧 《气象》2014,40(3):297-30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探空、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建阳、龙岩两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2009年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按降水类型可分为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强降水,并统计了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降水低层反射率因子与雨强对应关系;按降水影响时间可以分为以局地发展为主的停滞型回波和不断影响某一地区的移动型列车效应回波;利用雷达回波演变及基本径向速度资料,结合天气系统,提取三类产生短时暴雨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与低空切变(或低压槽)、西南急流配合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以切变南压为主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和以局地对流发展为主的逆风区或中气旋。  相似文献   
135.
相控阵雷达扫描方式对回波强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源数字阵列雷达的波束设计非常灵活,可变的波束宽度和多波束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任务的观测需求,还可有效节约扫描时间,但阵列天线参数随波位改变的特性对相控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精确定标提出了挑战。2013年4—6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X波段一维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 (X-PAR) 进行了装配后的首次测试观测。对比该雷达与相同位置的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C-POL) 观测资料发现,X-PAR不同宽度的扫描波束均能取得较合理的观测资料。但由于各模式的雷达方程及其标定方法不尽相同,并受到阵列天线照射体积、展宽波束和发射增益的影响,造成X-PAR回波强度存在一定的测量偏差。结合天线参数分析和实际数据统计将测量偏差订正至±1 dB内,为雷达的进一步调试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6.
目前,机载LiDAR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具有多回波的特性,回波特性可以揭示地物的类型信息。本文在排除粗差、首次回波和中间次回波后,对单次回波和尾次回波形成的点云子集进行基于3DHough变换分割和滤波处理以区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包括墙面点),然后合并首次回波、中间次回波和非地面点再次进行点云分割,利用分割面片的尺寸大小、单次回波激光脚点比例、首次回波和中间次回波激光脚点比例等三个指标区分建筑物激光脚点和植被激光脚点。实验证明,上述方法可以很好地将点云数据分类为墙面点、地面点、建筑物点和植被点。  相似文献   
137.
铜仁市一次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铜仁市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能力,该文应用铜仁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铜仁市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在0℃层上出现大于50.0 dBz的回波时,则可能降雹;②反射率因子在0℃及以上层(如-20℃、-30℃层)在降雹前强度明显增加,50 dBz的回波高度超过0℃层高度且发展到对流云中上部,且其剖面具有明显的穹窿结构;③风随高度的垂直切变是强对流产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条件;逆风区的存在是冰雹天气速度回波场的明显特征;④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对冰雹天气的分析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⑤强天气概率和冰雹指数对降雹亦具有一定的预报预警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正1引言民航吉林空管分局气象台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由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制的C波段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完成探测降水回波的位置、强度,定量测量200km范围内气象目标的强度。它是警戒强对流危险天气,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制作短时天气预报的强有力的工具。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射机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他单元,由于大量器件长期工作在大电流、高电压、高功率环境下,故障率较高。本文  相似文献   
139.
月球激光测距的新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激光测距是国内外所瞩目的宏伟目标,代表着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索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新方法,进而增加激光测月成功的几率。其思路是源于一个新的想法:在激光测月过程中引入大气波前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技术。首先介绍激光测月的现状和其难度所在:回波光子数太少,基本上属于亚光子探测范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本文对影响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应该把激光束截面能量分布和大气湍流效应包括进去。为此分析讨论了大气湍流和大气中光场的基本统计性质、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所受大气湍流的影响以及大气湍流对激光测距的影响,得出大气湍流特别对激光测月有着明显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激光测距方程进行了修正,使其应用到激光测月时更符合真实的情况,从而指导补偿的进行。涉及到在激光测月中对受大气湍流而畸变的激光束进行补偿,本文抓住重点,通过分析看出对大气倾斜量的实时补偿是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重要因素。结合激光测月以及云南天文台现有测距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文独创性地提出利用激光测月目标近旁一定大小区域的扩展面源探测与计算大气倾斜量,然后对激光测月中的激光束进行大气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新技术方法。在分析比较各种从低对比度扩展源中计算大气倾斜量的算法后,本文认为采用绝对差分法最佳。最后是具体的激光测月的新技术方案,同时对此方法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推导出新技术方法的理论依据、补偿效果、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应用R-N度规,讨论了荷电(或荷磁)天体引力场对引力红移及雷达回波延时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荷(或磁荷)的作用使这两种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