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深圳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深圳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成长,改革探索、体系建立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对规划在制体系、行政架构、技术支撑、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予以全面阐释,为认识和了解深圳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2.
低频背景噪声是地震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介质成像和地质构造探测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性背景噪声研究不仅会得出该区域背景噪声特性,还可以针对地域性特征进行更适合的应用。辽宁地区低频背景噪声对本区域背景噪声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省6个台站连续多年的宽频带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利用地震计观测的位移值研究辽宁地区低频背景噪声特征,并采用数学函数模型构建了辽宁地区低频背景噪声模型。通过计算背景噪声位移分析发现,辽宁地区低频背景噪声(1 Hz以下)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通常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在夏季达到最小值。基于三角函数关系拟合得到辽宁地区背景噪声年变公式,建立辽宁地区低频背景噪声模型,并采用ADF法验证了该模型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广东省脆弱的地质环境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决定了该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广泛性和严重性。地质灾害给全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为此,该省于2004年7月启动了地质灾害一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目前主要的预报方法有现象监测预报、数理统计预报、非线性系统理论预报和地球内外动力耦合方法预报。因预报预警工作刚刚起步,所以还存在着缺乏地质灾害基础信息储备、监测手段落后、研究方法带有局限性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引入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方法提高监测能力,将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以解决目前工作和研究中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54.
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构建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对2004年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居前7位的城市分别为沈阳、大连、盘锦、鞍山、抚顺、葫芦岛和营口。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5.
文中利用1948-2002 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 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 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动范围、建立、持续和撤退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定义,计算其建立时间(候)和空间分布,发现EASSM除继续向北推进的方向外,在20°-25° N还有明显向东的分支,以及向西稍偏北的分支,107.5°E以西的季风建立等时线梯度十分密集,而以东的等时线梯度很小,季风建立的等时线的总体以110°-115° E为轴心、明显向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凸起的近于折线的分布,表明EASSM先在中国大陆建立,而同纬度的中国近海和两北太平洋地区的夏季副热带季风后建立;(2)撤退的等时线则近于与建立的等时线相反分布,沿120°E的方向凸向南,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和近海地区先撤退;(3)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SM建立的概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我们尝试定义了<35%概率等值线的地区为其影响的边缘地带,北边界始于黑龙江省北部48°N附近向东南经由黑龙江省南部和俄罗斯滨海省,穿过日本海止于日本北海道南部,其西边界由东北向西南沿中蒙边境止于青藏高原.20世纪90年代北部边缘地带与多年平均比偏南3-5 纬度,而西部边缘变动较小,只向东偏了1个经度.  相似文献   
56.
辛金珠 《测绘通报》2018,(3):150-151,157
论述了利用双交叉导线测设长大隧道洞内控制网的方法。该方法能增强洞内导线网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相似文献   
57.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为满足用户对工程测量的一些要求,本文根据大地测量学等有关知识,探讨了建立似国家坐标系统的地方坐标系统技术方法,并介绍在一个工程上的应用情况,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明明  黄葛炎 《广西地质》2010,(11):F0004-F0004
2010年11月2日,广西国土资源厅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在南宁签订合作备忘录。这表示共同落实《部、区合作备忘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又跨出一步。  相似文献   
60.
张铭  左瑞亭  张东凌 《气象科学》2010,30(5):597-604
本文采用IAPⅢ模式输出的10模式年资料,计算了夏季风建立期间的流场能量强度指数(即变差度、相似度、场比幅、季风强度指数和突变度),主要结论有:利用相似度可客观确定模式中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在南海、南亚夏季风建立及江淮入梅前后,均出现全球变差度明显增大,此时大气环流的剧烈调整具有全球性。IAPⅢ模式中南海夏季风爆发要较实际偏晚10 d,强度也较实际弱。虽在模式中海表面温度取气候值,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仍各不相同,且季风强度指数有明显的呈两年周期的变化。模式中南海夏季风爆发在绝大多数年份仍属突变过程,这与实际情况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