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8篇 |
免费 | 682篇 |
国内免费 | 9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831篇 |
地球物理 | 230篇 |
地质学 | 2594篇 |
海洋学 | 361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96篇 |
自然地理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建立可监测、可预报的雨涝危险性指数与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的关系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前、灾中、灾后人口受灾情况快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小时降水、日最大降水量、累积降水量与暴雨持续天数等气象资料以及水系、高程等孕灾环境资料,构建了雨涝危险性指数。结合历史洪涝受灾人口资料,建立基于雨涝危险性指数的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灾损曲线。按照重现期划分雨涝危险性等级,并通过计算不同重现期雨涝危险性指数的致灾阈值,建立危险性等级与受灾人口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湖北省暴雨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江汉平原以东,其次是鄂西南南部、江汉平原南部。(2)通过历史暴雨过程受灾情况比较,包含小时雨量和孕灾环境的雨涝危险性指数更能呈现暴雨过程的受灾程度。(3)湖北省暴雨洪涝受灾人口与雨涝危险性指数呈幂函数关系,年及暴雨过程实际受灾人口与拟合受灾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00和0.891。(4)利用5 a、10 a和20 a三个重现期将雨涝危险性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当雨涝危险性指数超20 a一遇时,预计受灾人口将达12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3.
本文提出风暴潮增水系统的记忆期概念,用实测资料和理论模型分析了记忆期的存在,把记忆期的概念应用于风暴增水预报方程中,并且用实测资料作了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25.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罗马暖期中期海温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水表层温度(SST)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本文以南海中北部西沙永兴岛罗马暖期期间发育的3个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测量它们的骨骼生长率,并利用珊瑚骨骼生长率与SST的关系式定量重建海温年际变化序列。结果显示:3个滨珊瑚(生长于120-59 BC、46 BC-14 AD和30 BC-28 AD期间)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88 cm/a(变化于0.53~1.24 cm/a之间)、0.90 cm/a(变化于0.58~1.53 cm/a之间)和1.12 cm/a(变化于0.71~1.46 cm/a之间)。据此重建同时段年平均SST,相应结果分别为26.7℃、26.8℃和27.3℃。2 kaBP前后(120-59 BC,46 BC-28 AD)西沙海域平均SST为26.9±0.4℃,低于现代(1981-2010 AD)约0.7℃。 相似文献
26.
宫同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1,(1)
本文用动力成矿观点对小秦岭金矿田富矿体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本区的动力成矿特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中联系到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对金矿的富化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成矿系列。笔者以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认为它是晋宁晚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结肠镜下阑尾腔冲洗引流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下阑尾腔冲洗引流术,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排气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排气及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88.46%(23/26),对照组为73.07%(19/2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促进结肠镜下阑尾腔冲洗引流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9.
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所以,相应地可将鲁西地块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印支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平面上变形样式总体表现为三种构造样式,即:1印支期的近东西走向的宽缓—紧闭褶皱及逆冲构造;2燕山中期的北北东或南北走向的厢状褶皱—坡坪式逆冲系统;3燕山晚期的北东走向的冲断—走滑断裂带。但是,鲁西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变形在空间上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鲁西地块及邻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0.